今年「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選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召開,凸顯土國經濟的開放改革已經獲得初步成功。雖然土國在這一波全球經濟衰退中未能倖免於難,但二○○一年經濟崩盤而引發暴動的歷史,這次沒有重演。

金融海嘯導致歐、美金融機構岌岌可危,但土國金融體系穩若泰山。這要歸功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支持的改革奏效。

政府壓制通膨,促使銀行強化資產負債結構;而更多外商銀行進駐,也刺激當地銀行向上提升。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近年歡迎外來投資,努力融入全球經濟網絡。國外直接投資由二○○一年的十一億美元,暴增到二○○七年的二二○億;去年雖回落到一八○億,但外界都看好土國經濟可望反彈。

土耳其有七千六百萬人口,消費者市場吸引力十足。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人口,讓土國成為汽車、航太、紡織等出口產業的工廠。全球軟體業巨擘微軟表示,已把土耳其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經濟體列為同一等級,微軟在土國的軟體銷售每年都增長二至三成。

另一方面,土國為加入歐盟而推動改革,艾爾多安總理大力推動對企業經營有利的政策,降低公司稅,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

土耳其大企業為因應日趨激烈的競爭,積極從事公司再造,增加資訊科技投資。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獨厚。它隔著海峽與歐洲相連,也與前蘇聯和中東比鄰。從東歐巴爾幹半島到中亞哈薩克之間的廣大區域,未來可望快速成長。

儘管土國經濟完全復甦仍需要時間,但伊斯坦堡股市今年大漲七七%,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半年來升值二三%。觀察家認為土國將持續溫和改革,在世界經濟舞台扮演亮眼角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