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近年大力改善農村飲水的安全,但水源汙染問題仍非常嚴重。日前廣西自治區政府公布一份飲水安全調查報告指出,受長年汙染影響,該區有190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刻不容緩。

據《南國早報》報導,8月中下旬廣西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對該區的農村飲水安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於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廣西大力改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但仍有1900多萬人飲水有安全堪慮。

汙水靠蒸發 垃圾靠風刮

報告指出,廣西農村飲用水環境差,「髒、亂、差」問題嚴重。調查顯示,廣西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汙水4.4億多噸,生活垃圾約600萬噸,大部分農村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各地「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怪象普遍。

廣西最大的兩個汙染源頭是農業及畜牧業。報告說,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農業生產廢棄物亂排放,也對農村局部地區水環境品質構成威脅。這些汙染物大部分流失進入水體和殘留在土壤中。

八成腸道傳染病髒水導致

除農業生產造成土地汙染外,畜牧養殖業許多圈舍分布在水源地,多數養殖場也沒汙染防治設施,大量禽糞、汙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進河水中,造成難以收拾的水源汙染。

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另一困難是,農村和農村中小學校飲水水質合格率較低,普遍缺乏水質淨化設施和消毒設施。近年來,廣西農村中小學校發生的腸道傳染病疫情80%以上是由於飲用水汙染引起。

從05年大陸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廣西便連續5年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目前廣西已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757.4萬,完成「十一五」規畫目標任務的99.3%,但汙染狀況卻不見改善,導致水源安全問題難以解決。大陸中央要求在2013年前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但報告中明言,這項任務十分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