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大陸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進入「新消費階段」。如果你錯失了上一個10年,這次是時候抓住機會了。相較美日產業競爭現況,大陸的保健美妝、服裝品牌、食品飲料、軟裝和電影都是具前景的產業。
(文接B8版)
像北京天福號醬肘子就可以開這樣的店,這應該也是創業的好機會。在中國開這類店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你有特殊的產品,比如醬肘子你有祕方,就可以連鎖做大;另一種是你的確感興趣,那就從開第一家小店開始,有市場、證明成功了,接著開第二家、第三家。
食品、飲料行業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像American Whole Foods這種模式大陸將來肯定也會有,就是專門賣稍微特殊點的商品的超市。比如我以前在華潤做的OLE超市,開到高端一點的場所,當時業內人都認爲我的想法比較超前,那個店確實也虧了一陣,但現在證明這個模式是很成功的,華潤已經開了幾十家這樣的店了,很賺錢。
說到食品,其實福建人做食品的模式就很有特點。他們生產糖果、餅乾、小麵包這些東西,方法就是中央電視台的廣告加上快速的鋪貨能力,一輪成功就賺錢;如果一輪不成功,廠商可能就收手。他們的模式我們稱之為「試錯模式」,一個品牌不成功,接著試其他品牌。我不太認同這種思路,這不是做品牌的態度,做出來的品牌也沒有內涵,倒不如你認真地把這個細分產品做到老大,那才牛。
電影 剛圈完第一輪地
王冉:電影產業鏈有製作、發行、院線和電影院這四個環節,真正的核心價值就是發行和製作。如果想做發行,空對空地做發行已經很難,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現在國內能出好電影的製片方就幾個,如果你沒有技術,人家也不帶你玩,所以想做發行必須得有上游的資源,也就是有製作。
製作也一樣,現在真正有能力做出好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有票房有影響力的藝人也就那幾個,那些人該跟誰合作早都被占位了,創業者很難擠進去。所以在電影領域,看似有機會,但真正做起來很難。你拿3個億往裡砸就能砸出一個華誼兄弟或者保利博納了嗎?
還有一個環節是院線,除非你有電影院,否則院線也是一層空皮。現在中國大陸有30多家院線,我認為競爭到最後能剩下的肯定不超過5家。
電影還有版權的問題,正版影視作品的在線觀看和下載市場一定是有前途的,但現在的狀態是,有平台、有實力做的公司往往做不了,從頭開始做又有很大的風險。因為正版市場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育期。
總之,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中應該是兩頭有機會,要麼在製作環節切,要麼就做電影院。
總的來講,電影是文化產業中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但這個行業基本上是「中投入中回報」,並不是一個真正「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
我最近也看到一些小的影視公司做了一、兩個片子後,想去融資,其實很難!電影是一個傳統行業,在這個行業裡創業,第一部電影可能得靠賣房、賣車自個兒往裡砸,最後有本事沒本事就顯出來了。第一部電影火了,下一部電影就會有人願意嘗試著給你投資一點,等做了三部電影之後,才能評價你能不能得到穩定的價值回報。
總的感覺是電影行業剛圈完第一輪地,仍有機會,但要真正做起來也很難。
無店鋪 問題是怎麼能賺錢
王敬:無店鋪在美國市場還是很大的,占比達6.5%,這還是2007年的資料,現在占比應該還不止這些。
王冉:現在大陸的網上購物大多不賺錢,像京東、紅孩子,它們都很難賺錢。
我覺得原因有三點:第一是物流環境的影響,B2C只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馬上就面臨物流體系效率太差的問題,那就逼著你自己去建物流;自己建物流不但燒錢,而且物流和零售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即使你懂得互聯網銷售,也未必懂得如何做物流,戰線拉長後,資金也會分散。
第二是淘寶這樣的模式讓大陸消費者形成了習慣,認為在網路上買東西就是追求便宜,而且不應該支付中間的交易費用,這對整個市場來說是有傷害的。
第三個是潛在的危險,如果國美、蘇寧這類的傳統零售企業進入B2C領域,對其他的零售商就會是很大的威脅。
現在所有的電視購物最大的問題是很難在異地成功,比如快樂購也有全國的網路,但真正賺錢還只是在湖南,東方CJ也是這樣,就只是在上海賺錢。每一家都局限於自己的局部市場,走出在地市場以外就很難成功。
家具家居 開個小品類店吧
王敬:家具家居這領域在國外有特別好的公司,如BBB。中國大陸的家具家居確實沒有很大的公司。
從預算的角度看,美國的家居市場遠遠大於家電市場,美國最大的市場是硬裝市場,因為美國人自己蓋房子,所以DIY市場大,中國DIY市場沒多大。軟裝的話,我個人認為中國人基本上都不怎麼花錢,需求不夠旺盛,所以開這種店也比較難。
在這個領域,過幾年後,若大家裝修時軟裝需求能上去的話,整個市場也許會好起來。軟裝可能會存在更多的機會,因為軟裝的品類多。在家庭裝修中,軟裝起到了絕對的作用,這個與我們傳統的裝修思維模式正好相反,以前我先裝潢完以後再配家居,現在的設計師講的是,因為我喜歡買這樣的沙發,然後再去決定相應的牆面刷什麼樣的漆,也就是說以家具為導向更明顯一些。
而且軟裝領域很適合開小店,一點一點開,再慢慢變大,這個領域很有意思,適合創業的應該也不少。
這個領域裡創業的話應該先開小店,再擴大品類,比如美國有個店叫做bed bath and beyond,翻譯過來就是「床、浴室及其他」,可以想像它最早可能就是賣床品的,床品賣到一定程度賣浴用品,然後接著所有家居品類都賣了。
我覺得小品類慢慢擴張起來應該更容易一些,比如說你喜歡賣蠟燭,就可以開個實體店賣蠟燭,如果你賣得挺好,那接著擴充你的家居產品就是了,或者從賣相框、賣燈具開始,慢慢地進行品類擴大,家居八大類嘛。創業就是這樣,一開始就想弄個宜家,倒不如從小店開始。
(本文摘自《創業家》雜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