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大陸挾龐大消費力及充裕銀彈,加上官方政策的強力作多下,成為引領全球股市翻揚向上的第一棒。展望第4季,陸股將出現先抑後揚、震盪向上的局面,11月可望出現向上走勢。
中國大陸慶祝建政60周年之際,對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在經歷去年一場金融海嘯後,中國國力大增,龐大外匯存底及健全財政體系,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走出這波景氣衰退的國家。
龐大消費力使大陸在今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量國,同時中國主權基金及國營企業挾著充裕銀彈,四處在全球獵物併購,而中國股市在政策的強力作多下,更是引領全球股市由空翻多的第一棒。唯在這歡慶時刻,中國股市因政策的微調,也面臨到修正壓力。
然而中國政府大力救經濟的結果,達到GDP保8%目標已是可以確定,但是提高放貸的力度,也衍生出資金氾濫的風險,前8個月銀行新增貸款金額高達8.1兆人民幣,遠高於去年的總額,這些錢有流向股市或房市而未流入實體經濟的跡象,房地產價格不斷飆高,進而推升資產泡沫化的疑慮,這些隱憂促使了中國政府在政策上由保增長轉向調結構,採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在此影響下,中國股市自8月以來出現大幅的回檔修正,相較國際股市疲弱,表現與上半年的強漲走勢大相逕庭。
Q4陸股將先抑後揚
展望第4季,從宏觀基本面和實體經濟的復甦狀態來看,本季將是機運與風險並存的一季,預估陸股將出現先抑後揚、震盪向上的局面。本季陸股表現將由資金面回到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主導之行情,10月將延續疲弱走勢,11月前後可望回升。
雖然景氣強勁的增長優於市場預期,第3、4季經濟加速復甦,隨著歐美第3季GDP可望正增長,有利支援出口好轉,預估第3、4季GDP可望分別達9.1%和12.6%,明年第1季將達12.8%的階段性高點。現在的A股經過經濟復甦與流動性雙輪驅動階段,正要過渡到經濟復甦的單輪驅動階段,不過經濟回升斜率將放緩,向上超乎預期的空間不大,所以這點正面因素對市場信心激勵有限。
對市場來說,現在關注的是政府主導的刺激經濟措施是否能持續、銀行貸款是否會大幅縮減、政策微調的風險為何及資產價格通膨問題能否受控制等。中國這波推動經濟的力量首先來自於政府的支出,因此未來要觀察新增的地方投資與民間投資能否彌補逐漸下滑的中央投資之缺口,以及新增投資的方向及結構。
明Q1貨幣政策可能轉向
下半年來銀行新增貸款已不再如上半年的快速增加,估計在第4季可望維持正常之月均水準,第4季貨幣指標M1、M2的增速將逐步走穩,其中M1高點可能在今年底出現,M1和M1-M2的向下拐點可能出現在明年第1季,第4季貨幣政策不致出現真正的緊縮,轉向的時點可能在明年第1季以後。
現階段來看,中央政府也並沒有明顯緊縮資金的現象。今年前8個月,公開市場操作總計投放5兆4960億人民幣,回收5兆580億人民幣,實際淨投放4380億人民幣。從每個月數據來看,除了前2個月因春節季節性因素影響而出現波動外,後6個月均保持淨投放。在6月分時信貸增幅達1.5兆人民幣後,7月分大陸央行重啟1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導致貨幣市場利率上升,但是由於股票市場IPO恢復,7、8兩個月公開市場操作的貨幣投放規模並沒有收緊,反而有所加大,顯示為了保證市場利率的穩定,央行需繼續採取投放措施。預計第4季度淨投放規模會有縮小,然因新股發行規模恐擴大,所以為避免貨幣市場利率有大幅度波動下,實際投放規模仍將超過千億元。
儘管資金面仍充裕,然而就目前對市場投資信心而言,受到政策轉向微調之影響,對於負面因素的抵抗力弱於上半年的情況,致使陸股面臨到階段性的調整壓力加大。
10月陸股震盪恐加劇
10月分是A股大小非解禁的最高峰,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上港集團是此輪解禁的絕對主力,三家的最大股東是官股,所以實際壓力不大。問題是,前期已解禁而尚未減持的眾多民營大非股東可能會選擇落袋為安,今年6月開始「大非」的單月減持量明顯超過「小非」,成為A股減持的主力軍,再加上創業板將掛牌,因其上市速度快且投機性強,恐將吸引大量的投資資金流入,對主板形成抽血之排擠效應。
同時,還有IPO及再融資等問題,第3季再融資額高達1403.57億元,創近兩年來單季融資額的新高,在此信心面薄弱之際,巨量籌碼面的供給並不利於股市向上,故估計中國股市還會繼續震盪整理一段時間,不排除二次探底,上證指數恐有下探2,500點之危機,然後在企業獲利將回升及明年第1季GDP展望佳等有利題材發動下,11月前後才可望有明確的向上走勢。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