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筆5年的知名作家余秋雨,近日推出新作《問學余秋雨──與北大學生談中國文化》,這本書是以余秋雨在鳳凰衛視的節目為內容基礎,集結而成,同時,余秋雨在書中也針對他過去所受到的攻訐,做出回應…。

自2004年的《借我一生》後,便無新書出版的余秋雨,近日推出新作《問學余秋雨──與北大學生談中國文化》,這本書集合了余秋雨在鳳凰衛視中講學的內容,包含他對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解讀以及他與十多名北大學子「課堂互動」的對話。書封中還列有「古有三千弟子『論語』孔夫子,今有北大學生『問學』余秋雨」的宣傳字句。

首部「散文式」文化通史

《問學余秋雨》原始於余秋雨和鳳凰衛視自2006年起合作的節目《秋雨時分》。在節目中,余秋雨為觀眾深入探討東方及中國文化的各個課題。節目以「開放式課堂」的形式進行,主持人在其中和十餘名北京大學學生進行文史方面的對話問答。《問學余秋雨》集合這些對話而成書。

余秋雨表示,「我想瞭解,一個現代人對漫長的中國文化史能保持多少記憶?」問學的課程開始,先是進行問卷調查,而後以問卷為基礎展開對話。余秋雨認為,此種「問學」是一種比《百家講壇》有趣的讀史方式。《百家講壇》無法作現場問答,但是余秋雨的「民意測驗現場」可以調查排名,「這節目可以讓此時此地的八○後年輕人和杜甫的對話。等到他們老了,或許對杜甫的意見就不同了。這是一份關於文化感悟的記錄。」

余秋雨將這本書定位為「以對話方式呈現中國文化史」,而出版社則以中國文壇首部「散文式」文化通史作宣傳。

在這本書當中,余秋雨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答疑解讀,也專就攻擊自己「錯別字、詐捐」的言論回應,表示不會和他們辯論,要「以無言的方式,把他們鎖定在他們的等級裡」。

被攻擊深感榮幸

余秋雨稱呼攻擊他的人為「咬余專業戶」,不過這麼多年來,余秋雨本人從不回應這些攻擊,但此次卻在《問學余秋雨》中特別回應。他認為這些攻訐源於「沉積在中國文人心底的整人之惡」,這些惡曾在文革中爆發過,而後被壓抑,「最終,在我身上找到了一個傾泄的口道。為此,我深感榮幸」余秋雨在書中這麼說。

但余秋雨又表示,「攻擊名人的道德缺失,是一些真正道德缺失的人藉著名人在完成一種自我精神補償。他們見財、見色、見權都會產生一種犯罪衝動,但社會上樹立的卻是一系列道德模範,他們無處宣洩這種犯罪衝動,只能通過對名人的幻想或誣陷來勉強寄托。」

余秋雨表示,名人的負面新聞永遠是最受歡迎的,若要整治這種現象,只能依靠哪一天誣陷罪、誹謗罪和侮辱罪可以獲得審判。

然而,余秋雨又同時鼓勵年輕人對傳統大師的顛覆。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表示,在他開設的現代文學史課中,他單憑自己的藝術直覺選擇作家作為教材,最後認為較好的作家只有魯迅、沈從文、曹禺三人。這些年余秋雨多次去美國講課,高齡的夏志清教授都會參與,他們兩個討論起作家的喜好時,夏志清表示他不喜歡老舍,而余秋雨則回應他不喜歡夏志清推薦的錢鐘書,認為錢鐘書智慧過剩。余秋雨同時表示,他也不太喜歡張愛玲小說中那股太故意的陰沉氣息。面對眾人皆崇的文學大師,余秋雨認為敢於提出批判喜好,「並不是對前輩不恭,而是維護自己進行文化判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