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遊學,很多人會想到國外增廣見聞,其實,想遊學不一定要出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和民間非營利組織合辦實驗性的「遊學臺灣」主題式深度旅遊,從探索的角度出發,帶領學員重新認識、再發現自己生長的台灣,光是今年就有八十幾梯次、超過一五○○人參加。

「豐年祭不只是唱歌跳舞的嘉年華。」花蓮縣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的蕭明山說,他們推出三天兩夜的活動,帶學員參加阿美族的豐年祭,解說每一項儀式、禮俗的意義,學習阿美族的問候語和對長老的尊稱,讓學員了解怎樣才能融入族人的生活,學員認為收穫豐碩,對原住民文化的有更深的認識。

青輔會處長王育群指出,「遊學臺灣」的活動分為五大類,包含藝術文史、在地生活、生態冒險、原住民部落、節慶祭典。每團人數限制在廿人以下,活動過程必須做到責任旅遊,一定要帶走垃圾、自備環保筷,因此不只是玩樂,還是有意義的旅遊。

推出活動的民間團體眾多,各有特色,例如台北市野鳥學會推出「大雪山生態紀行」、雞籠文史協進會有「雞籠中元祭訪查團」、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推出「木工創作體驗營」;台灣人權促進會則有「洄瀾青年進行曲」,帶學員遊太魯閣,了解興建蘇花高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遊學臺灣」已經進入第五年,報名資格限制在十五歲以上、卅歲以下的青年男女,且不限本國籍,活動時間多在每年七至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