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昨日表示,政府有針對兩岸政治對話進行研究,但政策要看環境、沒有時間表,現遵循馬總統的「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三原則推動兩岸協商,而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需要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條件,若順利明年兩岸將可簽署。
賴幸媛昨日上午出席由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所舉辦的「中共建政六十之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針對有立委提議設立兩岸和平促進委員會概念,先從二軌評估研究兩岸政治對話與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賴幸媛回應指出,「陸委會統籌大陸政策已經十九年,怎麼可能沒研究?」
賴幸媛表示,「當然會有研究,而且是與時俱進地在研究,任何政策都要看環境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政治對話)沒有時間表」,她也強調說,目前遵循馬總統的兩岸協商三原則,可以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有好的結果、老百姓對政府才會有信心,未來才有機會處理比較困難、複雜的議題,「這個邏輯十分重要!」
至於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議題(ECFA),賴幸媛表示,簽署ECFA要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等三個條件,「如果順利,希望兩岸明年可簽署」,她還重申簽署ECFA對台灣重回世界經濟舞台的重要性,並表示「簽署FTA是單純貿易行為,目前有好的徵兆」。
對於達賴喇嘛來台引發的兩岸爭議,賴幸媛強調說,政府是基於宗教自由與人權,同意讓達賴喇嘛來台為南部八八水災災區民眾祈福,「兩岸都要學習從對方的觀點思考問題,希望大陸能尊重台灣是一個民主多元社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