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貞11歲起便在佛羅里達「ITA網球學校」接受紮實又魔鬼的訓練。赴美前,她在全台12歲組排名約5至10名,並非專家眼中的亮眼之星,而她與父親張金來選擇相信自己,選擇赴美。

想起那幾年隻身在美的日子,張凱貞說:「苦的時候,掉淚很正常啊。」

分享一下張凱貞這些年在佛羅里達受訓的甘苦談。

7年前,張凱貞第1年到ITA時還有老爸陪伴,後來就自己打理了,至於以賣魚持家的張金來為何下如此大的決心,送女兒赴美呢?

張凱貞說:「爸爸想要讓我有更好的環境可以進步,讓我有國際觀的打法。」

隻身在外,絕對會思親患鄉愁,更何況是才10餘歲的小姑娘,「我告訴自己,要多替爸媽想,不可以讓他們擔心,所以我一定要學會獨立。」

「錢(在美訓練的開銷,每個月約15萬台幣)就是我們家賣魚,省吃儉用,由爸媽賺來的。」張凱貞砥礪自己,所花的每一塊錢都是爸媽努力掙來的,所以沒有退路只能堅決向前。

紮實又科學化的訓練是ITA的校風,張凱貞熬過來了,她回想:「那時候一個人,練到很累,練不好,被教練罵,會覺得為何爸媽不在身邊,什麼事都要自己面對。」

「掉淚,很平常呀,但我都是自己偷偷哭,我不喜歡在別人面前掉淚。」

就因為隻身在美得成長、得快速獨立,張凱貞的英語能力也磨練得很行,能在大場面應答流利,張凱貞謙虛的說:「就是溝通無障礙而已啦。」

礙於費用,張凱貞的媽媽游美絹從沒到場看她在國際賽的表現,不過凱貞心裡一直惦記著總有一天要讓媽媽看她比賽的心願,她要自己更拚命一點,因為她最大的奮鬥目標是:希望媽媽可以快點離開魚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