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社區服務最近幾年才推行,不過社區服務建設還沒有明顯時間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已經啟動了上門醫療、送餐服務並且建立護理中心,不過其他地區對於「在地安老」的理念、資金及設施都普遍不足。

人才及理念有待配合

有些城市雖全面推廣「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編列預算透過家政服務人員進入社區服務高齡及獨居的困難老人,不過大陸真正的壓力並不在於養老金支付、或養老經濟支持的能力,而是在於老人政策是否完整。雖然大陸近年來快速吸收西方「在地安老」的理念,不過能夠進入社區從事服務的專業人員卻很少,素質更是參差不齊,再者,許多地區的養老組織也無法與政府部門有效的連結和配合。

社區據點遭地方扭曲

台灣內政部近幾年來在全台各地實施「社區關懷據點」,目前共1500多個據點,提供在地服務如關懷訪視、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宣稱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就這方面看來台灣政府似乎逐步落實「在地安老」政策,且社工人數及素質都很平均,但是,「社區關懷據點」非長期政策,而是會隨著政治環境轉變而更動政策內容的「短期計畫」,容易落為只辦活動來核銷政府經費的單位,更甚者台灣的選舉文化也影響了這些關懷據點的成立本質,成為由上而下的「分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