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年底選戰寫下「勝利方程式」,試圖把雲林經驗複製到全國十七個選區。如果,這句話只是文宣口號喊爽,還無傷大雅;但要是這句話代表的是,民進黨已經相信雲林的勝選,將帶來骨牌效應,那真是過於樂觀。
民進黨在雲林縣立委補選大勝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國民黨分裂,第二,則是劉建國站在「理」字上,雲林人還他個公道。
因此,國民黨慘敗,原因能歸到民進黨變強嗎?答案恐怕有待商榷。
如果民進黨把勝選的理由,寄望在國民黨的分裂,恐怕是緣木求魚。
以馬英九大權攬握在身,竟無法掌握接二連三的黨內分裂,這點,確實讓民進黨相當意外,發現原來國民黨「與想像中的不一樣」,想從中占點便宜當然無可厚非。只是,年底選戰是三合一選舉,大部分縣市並非綠營優勢選區,而雲林縣立委補選又屬國民黨賄選導致出缺的單一選區選舉,比起需要動員實力的大選區,如果想拿「立委方程式」打仗,可能會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更重要的是,為打選戰,民進黨又把堆在倉庫的「清廉、勤政、愛鄉土」挖出來。但回顧一年來,始終沒見民進黨提出哪些政策造福工農團體,如今選舉在即才又喊出遺忘已久的口號,怎不讓選民覺得,文宣效果大於實際作用。
分裂不是問題,民心才是關鍵。站在文宣角度,「勝利方程式」這類口號用來打選戰,確可振奮人心,但卻得不到民心。尤其,論基層組織串聯,國民黨實力深厚,民進黨難望其項背,試圖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以為對手分裂就是勝利的開始,那對手恐樂得拭目以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