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攏黑黑暗暗,日頭照不到,連日時攏在點電火…」,耆老引領大家走入北港最古老的巷弄,回憶古笨港繁華景象,幽暗的「暗仔街」當時也人聲鼎沸,還有巨賈甕牆;縣府完成朝天宮周邊景觀工程,串聯媽祖廟與義民廟兩大古蹟的暗仔街成為最夯的觀光軸線。
縣府斥資三千兩百萬元進行二級古蹟朝天宮周邊道路景觀改善,工程完竣,地方以「入厝」的心情歡喜迎接古街鎮新樣貌,更期待重現小鎮過往風華。
朝天宮周邊景觀改善 藝術造街
景觀工程特點在於連絡朝天宮和三級古蹟義民廟,沿線不管是老舖古宅,還是百年店家,處處引人入勝。縣長蘇治芬、文化處長張益贍等人在地方耆宿導覽下,走入古笨港時光隧道,探訪暗仔街的過去與現在。
注入藝術創作的暗仔街(今安和街),樣貌丕變,七十多歲的中和里長蔡祺和述說由來,暗仔街是次宮口街(今中山路)的鬧街,百貨聚集,因街道狹窄,白天陽光照射不到如同夜晚,所以店家都得點燈做生意,才叫暗仔街。
轉彎進入共和街,蔡祺和介紹該街舊名為蕃薯簽市,林立著販售蕃薯簽等糧食的專業市街。還有碾米廠、油廠巨商顏東義宅第甕牆、百年木屐店、燈籠舖,以及民主先驅蔡培火故居等,處處是歷史軌跡。
串聯媽祖廟與義民廟 觀光軸線
來到義民廟,蘇治芬透露她是在廟旁住家出生的,生日剛好是義民公誕辰,在此留下童年美好回憶。
她表示,朝天宮每年有五百萬香客,是全國香火最鼎盛廟宇,宗教古蹟已是鎮內觀光產業命脈,但廟前中山路等老街景觀略顯雜亂,影響遊客步行及環境觀瞻,暗仔街等古巷弄的再造,不但提升住民居住品質,對休閒及宗教文化觀光效益也大有幫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