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冰冷堤防化身為畫布,以陶瓷、酒甕碎片剪黏成枝幹,美麗的花瓣則由五彩繽紛的碗片黏貼而成。」這是一幅畫,也是「古笨港越堤壁畫空間」,不僅是全台最大型剪黏壁堵作品,結合周邊復興鐵橋等景點,更成為新港一處兼具傳統工藝與鄉村自然景色的生活美學空間。
板陶窯協會理事長陳忠正表示,由於新港板頭厝冬天海風冷冽,樹木生長不易,唯有台灣原生種的苦楝樹長的最好,因此「古笨港越堤壁畫空間」創作靈感,主要是擷取台灣原生樹種「苦楝樹」四季分明的意象,將春花、夏葉、秋果與冬枝的美感,呈現在斑駁、生硬的堤防牆面上,讓藝術彷若呼吸般自由傾吐於環境空間。
負責剪黏製作的師傅表示,五月下旬即開始施作,從壁面整理、打底稿、鎖壁虎、綁白鐵條後上混凝土,最後才是現場的剪黏與修飾,過程不僅繁複,工法更需細膩,才能將白花、綠葉、果實與枝幹的整體效果與地景相互融入。
板頭村民樂見甫完工的越堤美化工程,該區域平時即為村民休閒之地,假日更有許多遊客專程前往復興鐵橋遊覽,如今配合越堤空間的美化,成為一個兼具傳統工藝與鄉村自然景色結合的生活美學空間。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