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2)

辛亥第一槍 革命揭幕

當然今天再到武漢旅遊,可觀之處早已不限於三菜一湯。就在黃鶴樓所在的蛇山腳下,有一棟磚紅色的歐洲式建築,武漢人暱稱為「紅樓」。

這棟樓房之所以名聲大噪,是因為一次出人意料的武裝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夜間,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的熊秉坤一槍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湖廣總督瑞澄連夜打破總督府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這就是促成中華民國誕生的武昌起義。

10月12日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之後,就在這棟房樓裡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並且代行「中華民國軍政府」職權,「中華民主共和國」於是誕生。當年中華民國軍政府第一份安民布告、第一份給外國駐華公使的照會,都是從這裡發出。而被硬拖出來擔任「中華民國鄂軍都督」的黎袁洪,也就被軟禁在這棟樓房的二樓,極不情願地擔任鄂軍都督。

與武昌隔江相望的漢口,卻是另一番風情。

漢口是武漢三鎮中最年輕的地區,至今不過500年。但是漢口發展非常快速,到了清嘉慶年間,「湖北漢口鎮」就已經與「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並稱四大名鎮。

內陸上海 殖民地繁榮

位於長江與漢水交會口旁邊的漢正街,正是當時漢口最繁榮的商業街。1861年漢口因為清朝鴉片戰爭戰敗被迫開埠通商,西方列強憑藉種種政治特權和經濟、技術優勢,紛紛在漢口開設洋行,創辦工廠。既傾銷洋貨,又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加工農副產品運銷國外,同時直接生產商品占領中國市場。

當時漢口沿長江246平方公里區域內先後劃出了英、俄、法、德、日、美等國租界,建立了12個外國領事館,設立了近30家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使得漢口像上海、天津一樣,呈現出帶有濃厚殖民色彩的繁榮景象。

今天漢口的沿江大道、江漢路附近,仍然保留了很多當年西方各國銀行、商行所興建的歐式建築,成為武漢堪與上海外灘、天津解放路媲美的獨特風景。

每當我們談到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總是把視線投向沿海的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事實上,在洋務運動中,武漢並沒有缺席,而武漢地區洋務運動的領導人就是湖廣總督張之洞。

湖廣總督 催生新時代

張之洞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機器廠、漢陽鐵廠鋼軌廠、湖北繅絲局、湖北紡紗局、湖北製麻局等近代企業。同時他也改革書院、興辦以「造真材,濟時用」為宗旨的西式學堂,在他主導下湖北一躍成為清朝末年新式教育的中心。

張之洞並且眼光獨到地提倡「遊學」,1905年,湖北地區單單是留學日本的學生就達到1700多人,居全國之冠。武漢接受新思潮早而且快,留日學生眾多,加上漢陽兵工廠是極少數革命黨人能夠輾轉取得槍械的地方;或許這些都是武昌起義能夠成功的因素之一。

九省通衢 陸海空稱便

武漢獨特的位置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號稱「三國故地、九省通衢」,自古就是華中地區的商業與轉運中心,說它是內陸的上海也不為過。

現在的武漢不僅擁有長江航運之利,京廣、京九、武九、漢丹四條鐵路幹線,以及京珠、瀘蓉等六條國道在武漢交匯,還有中國四大樞紐機場之一的武漢天河機場,更是如虎添翼。雖然武漢不以旅遊見長,但是深厚的楚文化傳承、三國佚事、民國誕生等,仍然為武漢留下許多可觀之處,讓遊客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