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國際視野中的大江健三郎文學」學術研討會昨日舉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以「來自晚期工作的現場」為題談論他近來著作中的「時代精神」。會中也邀請台灣作家朱天文和中國作家莫言與談……。

在國際文壇上被尊稱為「日本人的良心」的大江健三郎,生長於二次大戰期間,因此對於日本軍國主義和戰爭有極大的反省,一生反戰。研討會中的開場演講仍扣準著反戰的精神,質疑明治時代軍國主義思想以及戰後思想改變對他的影響。與談人朱天文和莫言兩位作家,也分別針對大江健三郎新作品《水死》發表意見與進行臨時性的創作激盪,充滿「文學味」。

然而,這一場文學研討會尚未舉行,便因民進黨籍民代質疑此「國際研討會」因中國施壓而降格為「兩岸研討會」,使得研討會未開始,場外的政治煙硝味便相當濃厚。大江健三郎在抵台記者會表示,把「國際視野中的大江健三郎文學研討會」聚焦在兩岸,是他的意思,「我最大的希望是中國學者和台灣學者,可以在平等、各自獨立狀態下,討論我的文學。」 而作為一個日本人,大江健三郎認為他並沒有資格評論兩岸間的問題。

即使如此,在昨日演講一開始,大江健三郎仍以「兩岸」破題,強調他受邀參與這場研討會感到很興奮,而他對於自己的作品讓「兩岸的文學家和文學研究者們」齊聚一堂討論,深受感動。大江健三郎多次強調,作為一個日本作家,他的作品能夠被兩岸的專家們討論,是他這位74歲、文齡超過50年的作家生涯中,最光輝榮耀的經驗。

1960年後,大江健三郎數度訪問中國大陸,參與文學研討會並和中國大陸作家交流。而這卻是他第一次來到具有日本殖民歷史的台灣,他自稱這是一場「贖罪之旅」,因為他直到現在才有面對台灣人民的勇氣。

和大江健三郎是好友的中國大陸作家莫言表示,日本和德國的作家在二次戰後都帶有矛盾,因為他們要面對評論自己國家和領袖的問題,這在情感上不容易。「作家必須要站在一種高度上書寫、評論這些矛盾。」莫言肯定大江健三郎,說他的作品不是日本的小說也非亞洲的小說,而是人類的小說;他看的不是日本的問題更非亞洲的問題而是全人類的問題,「大江說作家是國際的,而文學是沒有國界的。」莫言期許大江健三郎不要停筆,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