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打破自1991年以來,歷屆美國總統會見達賴喇嘛的慣例,首度不接見達賴,此舉引起國際輿論撻伐,指他屈服於中國壓力。

這是達賴與美國總統老布希會面以來,白宮第一次拒絕達賴造訪總統。

藏人被經濟犧牲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內閣部長的桑東倫布切,嚴辭抨擊歐巴馬因為金融海嘯帶來衝擊,經濟積弱不振,才會採取此手段討好中共。

他並意有所指的表示:「這些日子以來,經濟利益比其他利益大得多了。」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亞洲代表李察森也質問歐巴馬的決定是否明智。

李察森說,如果歐巴馬以為在此事上對中共示好,可以在日後得到報酬,那就大錯大錯了。

她表示:「如果美國總是漠視人權,中國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濫用獨裁政權。」

美國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李奧也說:「這是策略性的抵制,並向北京當局、中國宗教團體和人權人士傳遞出一個錯誤訊息。」

美媒責過度讓步

就連美國本土媒體,也對歐巴馬的決定大表不以為然。

《華爾街日報》在社論中,對於歐巴馬寧可以施行輪胎反傾銷稅得罪中國,也不願意會晤「一位既是美國長期友人,又是人權倡議者的宗教領袖」,感到訝異不已。

《紐約時報》專欄則指出,最近美國國內紛擾不斷,彷彿在自家打了好幾場大仗。此次達賴造訪遭拒,又引起國內政壇一番論戰,許多保守派人士指責歐巴馬對中國過度讓步

以保守思想著名的《National Review》雜誌則揶揄歐巴馬「有時間去哥本哈根替芝加哥爭取奧林匹克舉辦權,有時間上大衛.立普曼的脫口秀節目,然而就是沒時間留給達賴喇嘛。」

不過,《華盛頓郵報》說,一位亞洲外交官透露,美國官員告訴達賴代表,由於美國在許多重要議題上需要與中國合作,包括勸阻北韓與伊朗發展核子武器、出售武器給台灣等等,因此不希望太多刺激中共的事件湊在一起,造成雙方關係緊張。

需中合作拉關係

報導指出,歐巴馬上台後採取所謂「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新策略:例如降低對中國人權的批評、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的地位,以及不再指控中國人為操控匯率的作法,都是希望和中國拉近關係。

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今年2月訪問中國之前,甚至有「人權主張不能干預全球經濟危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及世界安全危機」的言論。

《華盛頓郵報》說,歐巴馬的代表費盡力氣才說服達賴喇嘛延到年底再與歐巴馬見面。報導指出,起初達賴不肯接受延後與歐巴馬會晤的建議,5月時,美國國務院透過西藏人權運動人士向達賴方面施壓,到了8月,達賴方面還是不同意。

特使赴印才搞定

這位亞洲外交官說,達賴方面不接受延後會面的原因有三,一是不願立下先例,使中國的態度更加傲慢;二是擔心此例一開,將使達賴更難會晤其他國家領袖;第三則憂心中國將藉此宣告西藏人民,「達賴被美國拒絕了。」

直到9月13日至14日,歐巴馬的特使賈瑞特親自到印度會晤達賴後,雙方延遲會面的共識才拍板定案。

雖然不清楚歐巴馬延後會見達賴喇嘛,到底是屈服於中國的壓力還是他單方面的決定,然而這場人權風波,已經在國際間釀成極大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