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肥貓多到捉不完,其實除了檯面上的肥貓,至今還有不少在桌底下流竄,例如卸職公務員轉任私立學校校長、政府成立的國際組織,還有號稱不支薪卻用特支費取代的政府捐贈財團法人機構,都需要修法把這些人從肥貓洞裡揪出。
肥貓知多少?除了目前看到卸任公職的軍公職人員,其實不少教職退休後,轉戰也受政府補助的公私立學校任職,也頗有爭議。例如前行政院副主計長劉三錡退休後,轉任育達校長,會當上校長,當然因為他是曾是副主計長的身分。
但是教職這塊,至今沒有納入修法,就是因為牽涉太多學者與公務員,人事行政局至今遲遲不肯把人數統計出來,讓這把大刀遲遲無法揮下。
此外,政府成立的國際組織,光是農委會就有國際土測、亞太糧肥及亞蔬中心三個單位,這些單位的理事主席,往往都是政府指派,但是每次被點名,他們就大言不慚說:「我們是國際組織。」以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為例,現為亞洲世界蔬菜中心理事長,也是現任農委會顧問,農委會還在二樓為他設一間辦公室,卻也獲中國聘任為十五個「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名譽顧問。
另一個肥貓洞即是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例如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這些單位通常都說「不支薪」,卻變相領取特支費用,每月從九萬、六萬到三萬不等,有的甚至更多,卻還對外稱是無給職。
農村發展基金會歷任董事長,都是官派退休農委會主委或副主委擔任,前農委會副主委葛錦昭當基金會董事長,女兒在現任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辦公室擔任主任一職,基金會裡只有六個正式員工,三到四位農委會退休官員。農業委員會輔導處處長涂勳的月退俸,加上在基金會任執行長薪水,已達數十萬之譜,目前也被審計部盯上,準備跟他追討。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