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水災已經過了兩個月,雖然政府積極重建,但災區遼闊,重建進度緩不濟急。就以阿里山地區為例,除了災民的組合屋及公路交通的搶修進度,勉強可以接受外,河川疏濬及堤防的修築,幾乎是原地踏步。
八八水災過後,重災區土石填滿了河床,野溪河道面目全非,溪床與橋梁、民宅一樣高,這一個多月來,雖然河川局雇用怪手挖掘河道疏濬,但進度有限。尤其,在政府「採售分離」的政策下,挖出來的土石,只能堆在河道一旁,只要颱風豪雨一來,勢必再填回去,這種疏濬方式,看在災民眼裡,無異是浪費公帑。
另以嘉義市荖藤里朴子溪堤防缺口興建案為例,水利署早已將興建經費撥到第五河川局,卻卡在私有地問題上,類似個案不勝枚舉。
顯然政府的重建進度,在未頒布緊急命令之下,受到法規限制,行政作為縮手縮腳,遠不符災民期待;為此,針對砂石淤積,政府宜改「採售分離」,分區、分段發包,由民間協力全面開挖,才能使河川早日恢復原貌,發揮疏洪功能。
在堤防搶修等緊急防災工程方面,地方政府宜發揮協調功能,出面與私有地主協調,解決用地問題,使工程能夠盡快發包,讓災區居民不再聞「颱」色變,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