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從義大利興起的巴洛克藝術Baroque art),它強調豪華、尊貴、誇張、戲劇性的特性,成為歐洲藝術風格代表。即使已進入廿一世紀,巴洛克式華麗的藝術元素,仍一再被運用在豪宅的建築外觀。

十七世紀歐洲強權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也累聚巨富,在生活上提倡豪華享受,因此對建築、音樂、美術也要求豪華生動、富於熱情的情調。

最醒目建築代表是教堂與宮廷,圓頂穹窿、列柱蓋頂、拱形廣場、凹凸曲線、雕花藝術,宛如一座座大型雕塑,包括羅馬「聖彼得教堂」、「聖卡羅教堂」、巴黎「凡爾賽宮」是最典型巴洛克式代表性建築;至今仍是旅遊觀光熱門景點。

巴洛克建築藝術以簡單、基本比例與相互關係為基礎,形式華麗大膽,將建築、雕塑、繪畫融為一體;其典型特徵是橢圓形、橄欖形以及從複雜的幾何圖形變化而來的更為複雜圖形,用規則波浪狀曲線與反曲線形式,賦予建築元素以動感理念;建築從地平線道路延伸至天際線,透過凹凸層次立面,產生光影藝術。

台灣大溪和平老街、台南土地銀行、台南地方法院等,都是早期台灣巴洛克式建築代表作,近年來台灣從北到南也出現不少景觀豪宅產品,仁愛路上「帝堡」就近年來代表作,帶動台灣另一波巴洛克藝術風潮。

高雄別墅豪宅社區也深受巴洛克藝術影響,從經貿園區「百立帝堡、澄清湖高級別墅區的友友「詠恆」到仁武八卦寮祥傑「橘會館」等,安全城堡式建築,呈現出尊貴奢華城堡式生活表徵,吸引富豪名仕進住,或做為行館及私人招待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