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廿五年來最龐大的一支南極科學考察隊,十一日即將從上海搭乘破冰船「雪龍號」出發,進行五十九項科學研究,最特別的是,同行有三名台灣考察隊員,將進行三項研究計畫,這也是台灣科研人員, 首次參加大陸的南極科學考察。
大陸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魏文良表示,大陸第廿六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今天起在上海集結,將於十一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奔赴南極。這一趟有二百五十一名考察隊員、進行為期六個多月的五十九項研究,是一九八四年中國第一次遠赴南極以來,人員最多、任務最重的一次行程。
台灣隊員將進行三項研究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冰川室主任李院生表示,此行除執行長城、中山工作站的常規科學考察、及後勤保障任務外,重點是進行昆侖工作站及格羅夫山的內陸科學考察,一路遠航沿途,也將從事大洋考察。
魏文良指出,今年四月「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完成第廿五次南極考察返航途中,曾停靠高雄港,受到台灣民眾的極大關注,引起科考人員熱情,並積極向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申請參與第廿六次南極科學考察項目。
遠赴南極此次人員最龐大
經過半年討論審核,以及即將參與考察的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許廷煒、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郭富雯、林家興博士,數次赴北京的討論,拍板入選的科考計畫,分別是:「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特徵及糞土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年代變化趨勢」、及「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魏文良表示,海峽兩岸科研人員聯手對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將進一步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