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歲的胡錦濤,八十四歲的江澤民,前後任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同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閱兵」與「陪閱」,這是六十年來所僅見的場面。江胡兩人不但掌控中國廿年來的黨政軍大權,他們還企圖站在有利的歷史制高點上,宰制兩岸現代史觀的詮釋權。
天安門城樓高懸毛澤東的畫像,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廣場,則豎立著孫中山的畫像,象徵著新中國是承續辛亥革命的法統正朔。胡錦濤在國慶大典上以高亢的語調宣稱:「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胡錦濤將一九四九年成立的新中國,和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算成新中國的革命史,連國民黨推翻清王朝的那場革命,也被含混說成是新中國的革命進程。這正是中共近年採用的「歷史兼併法」,刻意模糊歷史演進的真相,混淆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
胡錦濤去年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卅周年大會發表講話時,即曾使用「三次偉大革命」,概括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歷程,這種為建立新的現代史觀,而簡化兩岸變遷歷史的論述,目的是為削弱在台灣殘餘的中華民國法統,並藉以強化新中國的法統地位。
胡所稱的「三次偉大革命」,第一次是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第二次是指中共領導的革命,推翻了帝國、封建、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了新中國;第三次革命是指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胡所標舉「三次偉大革命」的史觀論述,應是源自於鄧小平所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的基本邏輯,更延續了江澤民在一九九七年所提「三次歷史巨變」的觀點,呈現出共產黨人獨特的歷史視角與自我的現代史觀。
江澤民說:「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江胡先後強調都是「孫、毛、鄧」的革命傳人,重塑史觀論述的深層用意,明顯可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