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掀起一陣打肥貓熱。民代、名嘴、記者打紅了眼,氣凸了眼珠,只要看到貓,全都放大,不分青紅皂白,個個該打。其實,公平地掂掂斤兩,台灣所謂的「肥貓」本來就沒多少肉;算台斤,數字嚇人,換算成公斤,還真沒幾斤重。

以被立法院預算中心點名的財金資訊公司董事長趙揚清為例,月薪廿五萬元,相當於新加坡的科長級待遇,稱之「肥貓」,還真侮辱了肥貓。

美國打肥貓,並不是逢肥就打,而是因吃納稅人的錢而肥才打。以前,華爾街的CEO領一年薪,足以坐吃一生,政府哪會管?但,金融風暴後,賠錢的企業既接受政府紓困,主管再拿高薪,就等於偷國庫。貓肥無罪,偷吃而肥才要打。

美國的肥貓標準是年薪五十萬美金,以國民所得加權,老實說,台灣找不到肥貓。台灣現在正在打的,其實是「兩嘴貓」,一張嘴吃退休俸,另一張吃薪資。我們的社會有「齊頭式平等」傾向,不患寡而患不均,見不得人好,一看到別人「兩頭吃」,馬上眼紅,民粹一發作,劈頭就打。

但,「兩頭吃」要有兩把刷子才吃得了。以「教育肥貓」為例,國立大學教授退休後到私立大學任教,私校並不是阿貓阿狗來者不拒;必須望重儒林,有益招徠的退休教授才有事業第二春的可能。而且,他們兩頭教,為何不能兩頭吃?主、雇共蒙其利,難道不是好事?

立委說,肥貓就是肥貓,國家財政困難,不容許肥貓侵吞預算,政院應把所有肥貓全揪出來。

銓敘部也表示,退休人員再任公職,支領雙薪,不合公理,社會觀感極差,希望立法院解決。

其實,退而不休者,大多有現實生活的壓力,把他們打成「雙薪肥貓」,並不公平。雙薪,也須付出雙倍勞力。不管肥貓、瘦貓,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我們該檢討的,是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太高;是公部門以轉投資來安排退路或酬庸自己人;是公務員薪資級距太小,留不住人才。台灣的問題是,大家捨不得餵會抓老鼠的肥貓,狠不下心打以瘦為藉口而不抓老鼠的貓。現在打雙薪肥貓,根本就是民粹社會吃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