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體育品牌在今年無論營收,還是淨利,都突飛猛進,而國外品牌NIKE及愛迪達在大陸的銷售情況則不太樂觀,營收及獲利都出現明顯衰退,大陸運動品牌市場已形成「國進洋退」的情況。
《網易財經》報導,全球最大運動服裝品牌NIKE公布第1季(2009.6.1至2009.8.31)財報,其中,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中,鞋類銷售收入下降17%,至2.184億美元;服飾產品銷售收入下降16%,至1.681億美元;運動器械同比降16%,至2900萬美元;大中華區總體收入下降16%,至4.155億美元(約28億元人民幣)。
李寧「威脅」國際品牌
從營業額來看,NIKE目前仍是大陸第一大運動品牌,不過本土品牌李寧(02331-HK)急起直追,上半年營業額已達40.5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達32.38%,雖是大陸體育用品市場第二名,但在彼消我長的形勢下,很有機會超過NIKE,成為第一名。
而大陸另一本土運動品牌安踏(02020-HK)今年上半年集團營業額達到28.2億元,同比增長27.7%,淨利則達到6.08億元,同比上升40.1%。
而另一大國外品牌愛迪達在大陸銷售情況也不太樂觀。根據愛迪達的財報,今年第2季歸屬股東的淨利僅1311萬美元,同比暴降93%,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95%,至1893萬美元(約1.29億人民幣)。
據瞭解,NIKE不僅市場銷售萎縮,前一段時間還關閉了在大陸惟一的自有工廠。據報導,2009年6月到11月,NIKE服飾訂單金額同比減少12%。
銷售模式影響市占率
面對「國進洋退」形勢,北京文教體育用品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易曉俐表示,金融危機之下,一些進口大單被取消,在大陸市場上,愛迪達、NIKE市場占有率降低;整體購買力下降使國產品牌受到市場熱捧。
易曉俐表示,在銷售模式上,國際品牌以NIKE為代表,只負責研發設計、品牌管理,其他環節紛紛外包。大陸本土運動品牌與之有明顯區別,從產品研發設計、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分銷與物流、營銷和推廣、零售等都是一體的;就能獲取產業鏈上每個環節利潤,從而提高營收及獲利水準。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