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蘇劇的觀眾在觀看演出時,一邊為精彩的演出鼓掌,一邊為蘇劇的命運感到擔憂。上周蘇州市為紀念承字輩演員從藝50周年,由原班人馬演出蘇劇 《快嘴李翠蓮》。

《快嘴李翠蓮》是原江蘇省蘇昆劇團五、六○年代常演劇碼之一,蘇州地方特色鮮明,在江浙滬一帶曾久負盛名。

「蘇劇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無劇團、無傳人、無經費、無演出,瀕臨失傳。」蘇劇演員薛承鈺感歎說,蘇劇自1980年後演出機會幾近於無,參與上周演出的承字輩演員目前都已經退休,這次臨時召集在一起,演完一場,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演。11個演員中,最大的龔繼香71歲,最小的梁承芝也已64歲。

蘇劇演員們表示,過去蘇昆不分家,演員往往蘇昆劇兼演。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視,八年來日益復興。在這一背景下,原江蘇省蘇昆劇團改名為「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原來蘇昆兼演的演員,幾乎都不再演出蘇劇,轉而一心從事昆曲的傳承工作,蘇劇已有成為「化石」危機。

2006年5月20日,蘇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作品保存以及後人傳承的工作仍待規畫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