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慕勒著作包括詩、小說、散文,獲獎消息傳出後,各國媒體出現「實至名歸」或「出乎意料」等不同的評價。對台灣讀者來說,慕勒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熟悉她的學者也不多,台灣至今僅在一九九九年出版過一部她的小說《風中綠李》中文本時報出版公司出版)(見圖,鄭履中攝),這也是華文世界唯一的慕勒作品中譯本。

「若我們沉默不語,我們的心裡會覺得不舒服,若我們說話,我們會變得可笑…我們用口裡的話語就像用草叢裡的雙腳一樣會蹂躪許多東西。」

《風中綠李》以一句句警鐘似的短語開頭,全書用第一人稱敘事,描寫一個個死去的朋友的故事。詩意的語言、簡潔的文句直指黑暗核心,刻畫羅馬尼亞獨裁政權底下,人們反抗、無力、自殺及被謀殺的絕望狀態,彷彿一則則灰暗的寓言。

在這部小說中,慕勒筆下的死亡充滿了冷靜的荒謬感。例如她描寫一位朋友「在出境後的六個禮拜,在一天清晨躺在法蘭克福的柏油路上。在臨時收容所的五樓有個窗戶是開著的。」祖母的死狀則是「她嘴裡含著一塊蘋果,死去了躺在地上…第二天警察在整間屋子裡都找不到有缺一口的蘋果。」

身為遠離祖國的流亡者,慕勒以如此冷銳利的文字,劃開痛處,傳達了她對家鄉哀淒的回憶與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