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細心的對待木頭,堅持傳統手工的做法」,是七十八歲本土匠師王永川(見右圖,黃文博攝)鑽研神轎一甲子的精神,好口碑讓台南地區九成以上的廟宇,都使用過他製作的產品,他獲得第十五屆薪傳獎,昨天接受表揚時,只感嘆這項技藝恐將失傳。

在台南市從事神轎雕刻的王永川,國小畢業後,就跟隨父親王西海學習小木作,再學習佛櫥、佛架,民國五十六年成立「永川大轎」,專門研發神轎製作,幾乎囊括廟裡面的所有木雕,包括主事牌、佛椅、雕窗花、神轎等。

人稱「川伯仔」的王永川,眼力巧、講究真材實料,木料都台灣生產的樟木,沒有混用外國貨,而且所有產品全部依照古法接榫、黏合,接合的楣角更是講究,不但受到全國各地廟宇的高度肯定,連國外都有訂單。

位於台南市神農街的「永川大轎」,古厝瀰漫濃烈的木頭香,這裡不但記載著王永川的歷史,也紀錄屬於台灣手工藝之巧,更見證台灣藝術的傳統美,「川伯仔」一直到七十八歲高齡,才獲得薪傳獎,府城許多工藝界人士都為他抱不平。

王永川昨天獲台南市政府表揚,他說自己口才不好,不會講話,強調「做工作很打拚!」感歎已經很多年沒收徒弟了,如果不是廿多年前收了十位弟子,現在都還在府城從事這一行的話,恐怕這項工藝就要失傳了。他很怕這項工藝失傳,因此呼籲年輕人,如有心要學習神轎製作,他願意將一身技術毫不保留相傳,只要「溫柔細心的對待木頭,堅持傳統手工的做法」,就能很快成為一位神轎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