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台灣企銀經理鄭德財(見圖,戎華儀攝),在銀行業任職近四十年的他,見過形形色色的貸款人,談到青年創業貸款規定申請人必修廿小時的訓練課程,確保貸款人知道該如何經營事業,他相當讚許說,這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九十七年度青創貸款業務十六家績優分行中,台灣企銀即占九家。鄭德財指出,台灣企銀自民國承辦青創貸款業務廿六年以來,貸款總金額達一一一億八千多萬元。青創貸款對銀行來說有高風險,要確保能夠回收,鄭德財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廿幾歲的女生靠彩繪指甲的手藝,在北市忠孝東路開起一間小店面,不到半年即因店租高,成本來不及回收,不到半年就關門大吉。
鄭德財分析,「這就是對的事用錯的方法。」小本經營更要撙節開支,如果這位小姐把店面開在樓上或租金便宜的地方,考量回收、壓低成本,才能長久經營。青年創業以服務業居多,青創貸款上限每人一百萬,有低利率和兩年展延期限;如果幾個人共同經營,不但額度還可以提高,團隊決策還能提高創業成功的機會。
新創事業通常沒有業績和營收報表,台灣企銀有來自中小企業的背景,最了解創業的艱辛,更懂得找出能評估放貸的條件依據。因此經過適當的評估,接受青創客戶,也是吸納未來企業貸款客戶的好機會,現在「輕鬆貸專案」申請條件包含經過專業課程訓練,銀行也可以更安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