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五年級生認識崔健,是因為他與羅大佑並稱兩岸影響力最大的搖滾樂手,崔健更被稱為「中國搖滾教父」;但年輕觀眾最近之所以對崔健感興趣,是因為他拍了一部電影《成都,我愛你》,被選為2009年威尼斯影展閉幕片。
《成都,我愛你》這部電影很特別,不僅是由《好雨時節》與《過去未來》兩個部分組成,而且還分別在今年10月與11月在亞洲同步播映;其中,《過去未來》是由崔健和陳果執導,郭濤、安雅和譚維維、黃軒主演。
拍電影 圓導演夢
據《中國周刊》《北京娛樂信報》報導,早在1992年,崔健就已經在實驗性電影《北京雜誌》演出,並與女星舒淇、攝影師杜可風與大陸導演張元名列出品人;2001年他參與《我的兄弟姐妹》演出,飾演一位音樂老師;直到2006年,他拍了一部不到8分鐘的電影短片《修復處女膜年代》,終於一圓導演夢。
《成都,我愛你之過去未來》算是崔健的第二部電影作品,陳果負責「過去」篇,而他執導的「未來」篇只有30分鐘長,但完整表達了一個「男人與女人之間關於能量的故事」。
崔健表示:「能量這個詞很容易被人誤解,比如有人把它理解成性,把它理解成危險的東西,其實不是這樣;我們在不知不覺之間喪失了很多有能量的東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西方的藝術是在保護人性格中最本能、最原始的東西,東方沒有這個,東方把這些東西看成一種野蠻、一種醜陋,這是審美的不同。」
在籌備之初,崔健設定的女主角是個女律師,但為了避免涉及一些敏感題材、通過審批,最後他修改劇本,變成一名樂手與男友間的故事。由「超級女聲」脫穎而出的譚維維,詮釋這位熱情森巴女鼓手「林秒」與黃軒主演的冷漠功夫少年之間的愛情故事。
以音樂當電影語言
對於電影,崔健的想法是「把電影當做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愛它;別人把電影當做房子,只想怎麼樣賣出去。」他在電影中,以擅長的搖滾樂為語言來說故事,以音樂來引導演員,因為他認為兩種不同的藝術,有著相同的「創造」特點,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大團隊和小團隊的區別。
崔健認為拍電影不像做音樂,一個導演性格的體現,不如一個歌手性格的體現來得容易,但是他儘量做到不留遺憾,不管是從商業上,還是從藝術上,都要有完整性。
不過,或許這部電影太過藝術性格了,連女主角在譚維維都認為這部片是部純藝術片,對票房不抱「希望」。但在威尼斯之後,國際許多影展都已對《成都,我愛你》發出參展邀約,也讓崔健得到極大鼓勵,只是,台灣目前還沒有片商打算引進台灣播映。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