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離島愉景灣(Discovery Bay),背山靠海、環境優美,不同於香港市中心的喧囂。一群生活優渥、懂得享受的人選擇在這兒的海灣,花高價租一個船位,把豪華房艇當成家。

早上7點左右,彭戀斯就起床張羅一家人的早餐,與出門上班的丈夫David吻別,送兩歲的兒子Joshua去托兒所。3年來,彭戀斯一家的生活與香港普通中產家庭幾乎沒什麼不同,只不過,他們的家坐落在一艘停泊在港灣裡的豪華遊艇上,名為「戀斯遊艇」。

愉景灣位於香港大嶼山東北部,屬於離島區,占有大白沙灣、二白沙灣,及鄰近海岸,距香港島西部大約16公里,與中環港島遙遙相望,是個低密度住宅區,居民約1萬4千多人,來自30多個國家,以外籍人士居多。

住遊艇好過公寓

據《南都周刊》報導,來自重慶的彭戀斯和老公David,5年前在愉景灣島上買了一棟靠山面海的兩層公寓。有次,夫婦倆應邀到一位住在遊艇上的朋友家參加派對,朋友的房艇就在愉景灣遊艇會的港灣裡。「一進到船上,我們就覺得感覺好極了,裡面特別有生活的味道。」彭戀斯回憶說。所謂房艇,就是按照飯店規格設備,布置和飯店幾乎一樣的遊艇。

David從小在波士頓的海邊長大,對大海特別有感情,但從未住過房艇。而出生於山城的彭戀斯,更是對海上生活有著無限遐想。因此,儘管夫婦倆對於原本同樣在島上的房子很滿意,還是決定將公寓轉賣,買條船住在水邊。

愉景灣遊艇會共有220個船位,用來停放會員的遊艇。如今,已經出租了178個船位。愉景灣一直是香港外國人的聚居地,因此,遊艇會的房艇住客也多為老外家庭。

「那是我一生中睡過最好的一覺!」安德魯如此形容他在遊艇上度過的第一夜。47歲的安德魯是港龍航空的一位機師,他常開玩笑說,因為買下這艘遊艇,他大概要窮困潦倒地死去。不過安德魯說,與其花2000萬港幣(折合台幣約8千2百萬)在愉景灣買個小公寓,「我為什麼不花一半的錢住在更大更好的遊艇上呢?」

安德魯家的房艇Vital Spark約297平方公尺,僅買遊艇就花了640萬港幣(折合新台幣約2千4百萬)。

住在他們隔壁的DiDonato夫婦,也曾在島上的公寓生活了12年,在3年前搬到這兒。「最開始,我們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但如今它完全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David笑著說,「海水就環繞在你的周圍,所有生活和工作上的瑣事,似乎都在順水慢慢飄蕩遠去。」

買房艇先入會

為了獲得租用船位的資格,彭戀斯和David先付了50萬港元以取得愉景灣遊艇會的會籍,接著便開始選船位。

就跟房價因位置不同而各異一樣,遊艇會的船位租金也按位置有不同的收費。碼頭由內到外分別有A到F共6列,最外層的F列離岸邊最遠,因此最便宜;而彭戀斯夫婦選擇了A列,這裡最靠近岸邊,離各種設施最近、費用也最高,平均每月1萬港元。

提交船列申請後,還需透過抽號來決定位置。最後,兩人幸運地獲得了一個號碼吉利的船位「A8」。會籍有了,船位有了,接下來就是買船了。

在香港,專門建造房艇的國際公司很多,房艇的內部設施包括主臥房、嬰兒房、傭人房、客廳、廚房等,一應俱全。在陸地上房屋擁有的一切:水電、電話、寬頻、有線電視等也全都有。建好後只要搬進去就能住了。

於是,將需要固定的家具位置在設計圖上標記好後,戀斯向遊艇公司下了訂單,等待半年多,碼頭裡終於出現了「戀斯號」。這艘3層遊艇上種滿了花草。兩人帶著小狗Jacky入住,1年後,船上又多了一位新成員,是今年已經兩歲的兒子Joshua。

每天都像度假

傍晚時分,出海遊玩的人們駕船回來了,家庭主婦們也提著購物袋回到了碼頭。不少房艇的天台開始出現桌布、酒杯、各種食物,烤爐中的火也被點燃。走在棧道上,一路都可以聞到誘人的燒烤香味。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感覺。」David陶醉地深吸了一口氣,「每天回到船上,感覺就像度假一樣。」他平時在對面香港島的中環上班,下班後搭半小時的渡輪回家。「這裡的生活就是這樣,到了周末,大家往往都不願意出島,待在港灣附近才是真正的度假。」島上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館,海灘戲水、登山遠足等都是居民們喜愛的休閒活動。

「Mama,can we go to the beach?」這是剛學會說話的Joshua最常說的一句。停泊著房艇的碼頭保護措施嚴格,不允許釣魚、游泳。因此,海灘和兒童樂園便成了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裡也是各個家庭的聚集點。中心廣場、超市和學校等設施分布在愉景灣的另一邊,離遊艇會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剛上島的人也許會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寬闊的馬路上,除了巴士竟然沒有一輛汽車。

(文轉B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