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發生時,總是伴隨停電現象,過去,台電工程人員為搶救電力恢復,必須冒著風雨,辛苦搜尋故障電塔。為了加速搶救時間及節省人力,台電公司昨(9)日發表自行研發出「輸電線路故障測距系統」,能準確預估輸電線路故障點,系統誤差率僅有近3%,大幅降低需要尋找故障點所費的時間,使得保線員工作效率提升,讓台電提供更多穩定輸電品質給民眾。
台電副總經理李肖宗表示,為善於運用電腦、網路科技,提升工作效率,台電這套新系統,是建構在「既有網路系統」上且結合「通訊系統」,將預測的輸電線路故障預測點在最短時間內,以「簡訊方式」傳輸至負責的輸電線路保線員的手機,讓工作人員可隨時隨地了解輸電線路的狀況。
透過簡訊傳送,也可以省卻電話連繫、口耳相傳的人為謬誤,以及層層通報的費時流程,堪稱訊息不漏接的省話達人。
由於這項系統是由台電內部人員研發並建置,因此所花費的成本幾乎是零,就算以數位電驛與專用的故障位置指示器的設置費用,每回線也相差達到140萬至240萬元,因此對台電而言,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也達到技術落實自主性,日前在國內外相關重要電力研討會議中發表,並獲肯定,許萬寶說,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輸電線路保障測距系統可以保護電驛數位化,基於供電可靠,台電必須逐步地將保護電驛汰換為數位型式,同時可以增加更多附屬功能。
若沒有此項系統的話,台電供電處長許萬寶表示,以全國最長的輸電線路,天輪至龍崎山線共計167公里,有454座鐵塔跨過,光是要找到哪一段輸電故障,至少要花40個人在山上找一天,相當耗費時間與成本。
許萬寶說,過去就曾發生過猴子拉著電纜嬉戲,讓保線員疲於奔命的情況,尤其在宜蘭冬山到花蓮仁和線路,甚至就上演過人猴大戰的戲碼,山區小猴子時常會拉電線擺盪,造成輸電故障,由於附近有水泥廠,經常跳電恐讓業者困擾,所以有了輸電測距系統後,保線員就可以盡快到達指定輸電線路段,處理相關問題,以保障用電人的品質。
輸電線路故障測距系統實施後,保線員可以將故障的輸電段範圍縮小,再者,以前多半要出動16、17人尋找,現在頂多只要3人即可,省下時間與人力成本。
此外,從今年啟動該系統截至目前為止,共解決5次風偏現象,許萬寶說,以前碰到颱風天或是大風日子,有時輸電線路會擺動過大造成故障,由於難以判斷是哪一段線路出問題,過去的作法就僅能等待天氣穩定,不過有了系統後,就可以精準針對某一個線路建設礙子,以穩固輸電線路。
保線員定期都要巡視責任區域,有時候保線員僅會用望眼鏡觀看鐵塔上是否有異物卡住等,許萬寶表示,現在只要系統發出輸電線路故障的警訊,保線員除了必須實地察看之外,也會爬上鐵塔檢查礙子等系統,確保該線路正常運轉無疑。
許萬寶說,保線員循線時,夏天最怕蛇群、秋天最怕蜜蜂,冬天季節東西輸電線則會下雪,這項輸電故障測距系統可以縮短保線員視察距離,等同於減少執勤時可能發生的意外。
輸電線路故障測距系統運作後,全國超高壓線路共發生43次跳脫,換算替保線員節省2,721.24回線公里,有鑑於超高壓線路為骨幹系統,台電公司請IPP業者營運線路也加入此系統,期望功能發揮最大功效,目前共有9家IPP,其中有2家表達願意加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