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意外,新加坡Les Amis Group集團在海外投資的第一家分店〈Cepage〉肯定會進到新版的香港米其林指南中。雖然,〈Cepage〉的主廚Thomas老愛稱自己的料理「簡單、直接」,但正是這種實而不華的烹調策略,讓那些匿名調查的米其林觀察員,吃到了伊伯利亞黑豬肉、美國緬因龍蝦、阿拉斯加長腳巨蟹、庇里牛斯山乳羊、阿爾巴白松露、佩里戈黑松露,以及伊朗Sevruga深海魚子醬的原汁原味,所以大受激賞。
注意了,〈Cepage〉的「實而不華」,指的是主廚的料理技法,並非食材。畢竟,如果沒有那些生而優越的頂級食材,很難在米其林指南中摘星。從龍景軒上次得到三星,其實就不難理解,米其林的星級指數,往往和餐廳所用食材等級成正比。香港不似新加坡,更不是台灣,任何頂尖食材都可自由進口、毫不設限,給了主廚絕對的揮灑空間。
〈Cepage〉標榜自己賣的是法式地中海料理,而非法國菜,這個定位給了主廚更寬闊的自由,菜單裡當然會有那些法式經典,但更耐人尋味的則是那些Thomas個人發明的「新菜」。舉凡:日式溫泉水煮蛋配松露牛尾晶凍、西班牙火腿配香脆土司、香檳接骨木花湯配鮮雜莓,以及辣椒龍蝦油香蔥煮櫻花蝦天使細麵…等,都讓人驚豔且感覺「莫名其妙」。
「Cepage」在法國葡萄酒術語中指的是「葡萄混釀」或「多樣的葡萄品種」,酒業出身的新加坡Les Amis集團為餐廳取了這名字,也用厚厚一本、宛如大英百科全書般的「酒單」,證明了集團經營酒業的實力,更拉高了餐廳在市場上的競爭門檻。
〈Cepage〉的藏酒之豐,恐怕超過港九任何一家五星飯店內的餐廳,這些酒按紅、白分別被妥適的放在兩種時尚的酒庫中,總價會讓很多自比富豪的人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富。不過,〈Cepage〉的酒精采,不是那些酒的數量,也不是換算成鈔票後的價值,而是高度精準的酒菜搭配後幻化出的絕妙口感讓食家饕客低迴不已。
〈Cepage〉的營運總監Randy See,曾連續3年獲新加坡「World Gourmet Summit」年度最佳評酒師大獎,記者赴星洲採訪時,即對他留有深刻的印象,〈Cepage〉的酒都是Randy精選而藏,在駐店侍酒師John Chan的巧搭下,這裡的每道菜都能找到一支適配的好酒,那些酒,不見得貴,更不見得有名,而是它們總能恰如其份的昇華食客品味的體驗,讓整個用餐過程充滿著驚奇。
一般餐廳,都是「先菜後酒」的搭配,〈Cepage〉卻有能力推出「Carte Blanche」的服務,讓酒客與葡萄酒鑑賞家先從餐廳酒窖中挑出了自己心儀的好酒後,再由餐廳配菜。過去,都是「以酒佐餐」,在〈Cepage〉卻可逆向大玩「以菜就酒」的連連看,顯見這餐廳的等級了。
米其林指南的觀察員到了一家餐廳進行評鑑時,看的不只是菜單,更包括酒單。看酒單時,不只看酒款的質與量,更在乎它們是不是能與菜色完美聯姻,為食客創造更高食趣。〈Cepage〉在這個部份,可望得到高分。
從餐廳的裝潢陳設、服務流程以及菜色與酒單上看,〈Cepage〉在很多面向都具備了「米其林風範」。依記者之見,這個位在星街的新餐廳,欲摘二星其實都有機會。至於為什麼不敢以三星揣之?關鍵是,米其林指南畢竟是源自法國,細數過去百年,非正統法菜餐廳而能一舉摘下3顆星者,真的是屈指可數、少之又少,這其實是另一種型式的「法國傲慢與偏見」,你怪不得,也不得怪。因為,米其林就是米其林!如果〈Cepage〉成功摘下三星,那還真是亞洲的驕傲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