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中山堂廣場前,有個全台首座的戶外國父銅像,這座銅像是雕塑家蒲添生在六十年前創作,但完成銅像過程卻一波三折,為呈現銅像背後故事,北市文化局舉辦史料影像展,展期即日起自十月十八日止。
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表示,留日的蒲添生在創作這尊銅像時,先是碰到二二八事件、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緊接著國共內戰局勢惡化,卅八年中新、舊台幣以一比四萬的懸殊比例兌換,原本廿萬元的銅像製作費,瞬間變成僅值新台幣五元。
投入數年心力製作這尊銅像的蒲添生,最後還得自付鑄造費用,幸好他拜訪時任的台北市長游彌堅後,游決定先豎立銅像再募款,最後在全民踴躍捐款下,蒲添生才沒有傾家蕩產。
蒲添生長子蒲浩明表示,父親創作前總會把照片貼在牆上,天天盯著照片看,二、三個月後才動手雕塑,父親對他說,雕塑肖像須有完整思考後才能下手。
為了完成銅像,蒲添生還特別舉家從嘉義搬到台北,在大正町三條通成立工作室,為使工作順利進行,還特地從日本引進翻銅技術,成立戰後台灣首家鑄銅工廠。
文化局表示,這尊國父銅像雖是戰後由蒲添生製作,但銅像基座,則是沿用原本位於西門橢圓公園的第四任民政長官祝辰巳銅像;國父銅像高三公尺,於卅八年十月十日揭幕,並於九十七年二月十九日經北市府登錄為古物。
為了讓民眾重新認識這座銅像歷史,肯定蒲添生對台灣雕塑界的貢獻,文化局在銅像設立六十年前夕,舉辦「中山堂國父銅像設立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暨史料影像展」,展期即日起自十月十八日止,每日至晚上九時在中山堂外側廣場展出,免費入場。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