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八月底中國、緬甸邊界發生緬軍清剿果敢軍的戰事以來,該地區一直相對平靜,但是這並不表示這個平靜會長久維持下去,甚至於有些分析家認為,很快就會有新的戰事發生。
這是因為緬甸軍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在明年舉行大選之前,一勞永逸解決纏擾多年的少數民族武力問題。緬甸軍政府訂下讓少數民族武力「歸順」,放下武器接受招安、收編為受中央政府控制邊境警衛隊的期限就是本月底。
而這段時間的相對平靜,實際上是中國和緬甸雙方商議的結果。因為中國很不希望在國慶期間邊境有事,甚至在前次果敢戰事造成近三萬七千名難民越境後,還曾對緬甸政府用相當嚴厲的口氣喊話,要緬方處理好少數民族問題,同時維護邊境的安寧。
但是這整個問題的尷尬之處在於,緬甸的少數民族武力畢竟是它的內政問題,外人尤其是一直把「不干涉他國內政」掛在嘴上的中國,很難找到置啄的正當性。可是少數民族武力又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譬如說果敢的居民,根本就是中國人,特別是卡欽、佤邦,無論在經濟上、文化上,其實都與中國更為親近。
過去十年以來,也已有大量的中國商人及勞工移入緬北的撣邦,尋求就業及商機。許多少數民族武力的領導人,都把孩子送到中國就學,身體出現了任何狀況,也都是前往中國就醫。
中國在緬甸更有巨大的利益,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不得不列入考慮。譬如說中國現在就正在修建兩條分別長達一千公里的油、氣管,從緬甸西部的安達曼海直通雲南,建成之後,將成為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重要能源管道。
另外,美國最近公開宣佈將從前對緬甸的單純制裁政策,改為制裁與接觸雙管齊下,使得整個情況更加複雜化,並且已趁緬甸總理登盛上月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作了初步的接觸。登盛是歷來緬甸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最高層級,有理由相信這就是為了與美國進行接觸所作的特別安排。
美國大幅改動其亞洲政策,很顯然與中國在區域中崛起有關,而且在傳統上,美國最擅於在國家之間製造利益上的矛盾、衝突,中國及緬甸的領導人都老奸巨猾,不一定會受擺佈,但是也無法排除緬甸利用「美國牌」來跟中國周旋。更何況,一旁的印度也對緬甸的能源覬覦,隨時可以添補一旦中、緬出現裂痕之際的空缺。
從這個角度來說,緬甸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基於戰略的考量,當然希望在緬甸境內維持一個「親中」的緩衝地帶,只不過是否值得因此而和緬甸撕破臉,恐怕要頗費思量。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