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籃球世家的大陸體育明星姚明,從小就「高人一頭」,9歲進入少年體校後,更是被大陸政府當做體育明星來培養,此後一帆風順地打進美國NBA,成為大陸民眾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而台灣政府及民間一向不重視體育是眾所周知,旅美棒球明星王建民從小是自己選擇了棒球之路,一路走來,靠著他個人永不服輸的精神,才成為今天的「台灣之光」。
從姚明出生的那一刻時,他的父母親及大陸政府就為他鋪了一條平坦的籃球之路。
出生籃球世家
姚明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父親姚志源身高2.08米,曾效力於上海男籃;母親方鳳娣身高1.88米,是1970年代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父母身高的特徵和對籃球的酷愛,都遺傳給了姚明,他在16、7歲時就有了「小巨人」 的綽號。
一路重點培養
姚明從9歲開始,就被送入上海徐匯區少年體校接受籃球訓練,為了挑起姚明對籃球的興趣,他的父親不僅親自與他一起玩球,還買些小玩意兒獎勵他。姚明很快就從上海少年體校的普通班,跳到了重點班,再跳到了尖子班,輕鬆實現了最初的「三級跳」,成為一名少年新星。
5年後,姚明順利進入上海青年隊,並於17歲入選中國國家青年隊,18歲穿上中國籃球國家隊隊服。
父母一度反對
反觀王建民的棒球之路,可以說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出生台南的王建民,父母親還一度因為擔心其過度勞累而反對王建民加入棒球校隊。在他的少年時代也因為身材過瘦而不被看好,直到他在青棒時期加入榮工隊,身高飆破190公分,體重也增加到95公斤,並且投出151公里的球速,才開始被國外球探列入觀察名單。
掀起王建民熱
台灣的體育活動發展,少有被政府、企業與一般民眾重視過,除了偶有幾次運動員在國際賽事獲得佳績,會換來幾句內容空泛的讚揚外,大多數的時間,幾乎都是被晾在一邊,少有關愛的眼神,這點眾所周知。
就連王建民在2000年剛簽約紐約洋基隊時,也沒有受到很大的關注,他先蹲小聯盟苦練多時,期間因受傷開刀復健,一度過著不知還有沒有明天的生活。直到他踏上大聯盟,並得到「洋基瑰寶」的肯定後,才受到國內的關注,並在台灣掀起了「王建民熱」,成為「台灣之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