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昨日這篇國慶講演,沒有讓人驚嘆的論述,連在經濟走勢方面也僅發表對第3季的看法,而未吹噓第4季會出現多大的榮景,這樣平實的演說也許會令許多人大失所望,但綜觀全文,卻是平實且深刻,對台灣社會未來的走向極富啟示。

多年來政府高層為了提振民眾信心,總會利用國家慶典、公開場合對經濟走勢發表一番樂觀的看法,甚至直接指明經濟成長將上修至多高的水準。高層們如此公開論述非但讓經建會、主計處這些編製指標的機構徒增壓力,並且也使得所公布的數據令人生疑。

試想,如果總統說第4季經濟成長將上修,最後公布的結果沒有上修,總統的顏面將置於何地?若最後公布的數據果然上修,大家會怎麼想?大家一定會認為這群文官們又在揣摩上意了,政府統計的公信力豈能不受到傷害?

馬總統的國慶演說指出第3季經濟情況比第2季明顯改善,沒有吹噓第4季如何如何,充份尊重政府統計專業機構,令人激賞。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總統闡述「台灣精神」的這一段話,不僅將李國鼎、孫運璿這些大人物列為「台灣精神」的典範,也把日前捨身搶救全車乘客的兩位司機蘇勝裕、侯文田列為典範,這番談話使得中華民國的國慶與台灣社會升斗小民之間宛若天地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

台灣經濟要走出目前低迷的困局,除了在物質面要培養更優秀的人力、投入更多的資本外,這個讓台灣社會得以茁壯的「台灣精神」毋寧是更為重要的,但願馬總統能儘速以具體的行動來實踐這篇演說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