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內閣要突破日本的亞洲外交格局,一方面致力於中國、日本與南韓之間的三角會議,又放言提倡東亞共同體,而新近又有了美、中、日「正三角」的同盟建議,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究竟要搞什麼名堂?

中日韓會談似乎最務實,這在鳩山政權之前便有了基礎,三國現在也很認真。而儘管三國之間有矛盾,但峰會能談的還是很多,不會是空談的交誼會。其實,東亞要想真正合作的話,這就已經夠了,無論在經濟或安全上都有其合作的價值。

至於東亞共同體,日本似乎拿這個當幌子搖來擺去,招攬客人。鳩山由紀夫與外務大臣岡田克也都說過,東亞共同體不能把美國排斥在外,依美日關係的密切,這立場是可以諒解的。但鳩山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見面之後,岡田卻說,東亞共同體將包括中、日、韓及印度和澳洲、紐西蘭,但不包括美國。這就怪了,是歐巴馬對鳩山說美國不參加這玩意兒,還是日本真要「脫美」?而把印度及澳洲、紐西蘭都列入東亞共同體,連地理上都說不通。可見這東亞共同體將來必然會搞成一個四不像,絕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共同體。

而鳩山的智囊、綜合研究所會長寺島實郎,最近以〈日本的外交方略〉為題在《文藝春秋》撰文,直指日本不能「脫美入亞」,而應該「親美入亞」,認為在亞洲真正能使力的只有美國、中國與日本,而入亞是要聯合中國,因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有「G2化」傾向,日本如不能瞭解美中關係的實質,就難得安寧。

寺島強調,日本絕不能抱著冷戰思維不放,要在美中夾縫中進行高難度的巧妙運用,打造三國的「正三角形」均衡關係。

日本外交向被認為笨拙,這樣搖來幌去倒真使人覺得是愚而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