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年多維修施工,北市新生高架橋昨恢復通車,因適逢周末,未湧現車潮,搶鮮體驗民眾說,現在的新生高平坦好走。市府新工處表示,針對不同路段,量身訂做厚度不同的路面,另外伸縮縫從二五○個減至一百個,減少民眾行經伸縮縫時的晃動感,大幅提升行車舒適感。

新生高架橋昨日中午正式通車,北市府稍早先辦「聽奧感恩、花博起飛」通車記者會。市長郝龍斌表示,以前圓山地區一到尖峰時間,交通大打結,新生高架橋通車後,可免於塞車之苦,尖峰時間約可節省廿分鐘通勤時間,離峰約可節省五分鐘。

伸縮縫減半 碰碰車銳減

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長方仰寧表示,新生高整修前,尖峰時段每小時最多三千車次,昨日每小時不到一千五百車次,車潮明顯減少,預估周一早晨將湧現上班車潮。搶先體驗民眾指出,以前行經新生高,路顛簸難行,感覺很像坐碰碰車,現在好多了。

新工處長吳俊賢表示,伸縮縫影響行車舒適感,克服施工技術後,伸縮縫從二五○個減至一百個,其餘伸縮縫皆埋到橋下,以前卅公尺就有一個伸縮縫,現在改為九十公尺,減少民眾行經伸縮縫時的晃動感,同時針對不同路段的狀況,量身訂做鋪設厚度不同的路面。

此外,新生高周邊新增二組號誌燈,方仰寧提醒民眾注意號誌,若硬闖紅燈,恐發生事故,二組號誌分別位於過圓山隧道上新生高匝道、中山北路北向南平面車道交叉口,及圓山飯店上下坡道口、中山北路南向北平面車道路口。

新生高架橋恢復通車後,市區由南向北往士林、北投地區的車輛,可直接於中山北路下橋,無須再繞行圓山隧道;往大直地區的車輛仍按原行車動線,由高架橋右側車道轉匝道下橋,往北安路通行。

周邊新增二組號誌燈 開車族注意

另外,士林、北投地區由北往南、往市區方向的車輛,可由中山北路與通河街口直接上橋;大直地區往南的車輛,則可經圓山隧道後由新設匝道上橋。新生高架橋其他原有進出匝道行車動線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