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就是編織高手,因緣際會接觸到襪子娃娃,就此深深被吸引,也找回年少的純真。
原本在平面媒體工作的湘湘,去年因公司人力緊縮遭裁員,做了十幾年的工作突然之間沒了,心情失落。直到三個月前和朋友報名社區大學的課程,學到襪子娃娃的製作,才讓她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激發心中孩子般天真的一面,做出的襪子娃娃饒富童趣。
談起遭裁員的失落,湘湘平靜地說,在平面媒體工作十幾年,對公司和同事都有感情。起初知道被裁員,心情難免惶恐、不知所措,靠宗教力量穩定自己的心情。篤信基督教的她認為,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她接受失業的事實,出國遊玩散心,轉換心情。
娃娃喚回童心 出門只逛襪子店
然而,日子還是要過,她曾到朋友的店面幫忙,也考慮創業,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自己能賣什麼。三個月前,同樣失業的難友找她一起報名社區大學的網拍課程,無意間在課表上看到襪子娃娃的照片,湘湘形容,當下的心情有如發現新大陸,興奮地立刻找提款機領錢,報名上課。
原來,湘湘在國中時的家政課就是編織高手,老師指定大家織一小塊布,湘湘卻不知不覺織出一張令老師讚賞的大床單,襪子娃娃喚起她的手工技藝,也激發她失落已久的熱情。
湘湘說,打從上完第一堂課起,每天7點起床直到晚上12時就寢,除了吃飯、洗澡,所有的時間幾乎都投注在襪子上。襪子的花色和質料關係到娃娃的風格,以前出門逛街看的是化妝品和衣服,現在只要看到襪子店,就夠她消磨大半天,尋找中意的花色,連學了3年的瑜伽都為此放棄。
挑戰不同材質 設定情境做表情
拜師學藝至今才三個月,每周上課2小時,湘湘不像其他同學把上課當玩票。她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多買好幾分材料練習,還挑戰不同的材質,為此不知被針刺了多少次,手上多了好幾個傷痕,仍然堅持做到好。
五官和肢體動作是娃娃能吸引人的賣點,湘湘通常先拿大頭針替娃娃的五官定位,但不馬上縫好,把半成品放個幾天,想想有沒有更適合的表情,有時還替娃娃設定情境故事。
諸如她會拿著兩個娃娃對話,「哈哈哈,你的腮紅畫得像阿婆!」「我穿比基尼,你只穿泳褲,羞羞臉!」從自己隨口替娃娃表達的情緒發想,做出的娃娃表情更傳神,無論是咧嘴大笑、失望、發呆…,彷彿可以發現湘湘純真如小孩的一面。
小處展現巧思 揮灑創意有成就
手工的東西難以量產,想藉網路創業也需要頭腦,從娃娃的外型構思、包裝到品牌的小標籤,湘湘都自己設計。她說,做娃娃的價值不只限於有形的成本,創意、製作者投入的精神和心思的價值更難以估算,自己從做娃娃得到的,不只揮別失業的陰霾,還是一個成就感高、可以自由揮灑、不被公司體制限制的工作。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