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是家,七一更像是流浪帶著行李,那麼重又重重限制裡面有禮物,或只是日用品的顏色?支持著過去的十年和更早的世紀一代人拖沓著步伐,流浪到七一
七一是行李,是負載,或許已經超重
沒有傳奇,飛不起,思念著遠方
團聚在異鄉,又回流本地,無法不再分離
再見了殖民和它的帝國主義,全球化教誰又再浪蕩?
認不清何處是家的方向,也許更嚮往
觀念上的遠方,更閃耀的理念教我們流浪
看似浪漫,但障礙物只是大廈和商場
一座座橫亙,也許更難越過,生活一張一張帳單
誰教我們虧欠理念,利息更重的債?
只需一按,電視那前進教我們又再前進
走進大廈和商場裡流浪,流浪到七一
總有炎熱的七一,世界的氣溫也許更熱
連命運也給溶化。七一的溫度不由世界量度
七一的行李盛載十年或更早的回憶
一代又一代人的衣物,也變換了款式
也許七一的流浪會最終被下一代忘記
只保留了照片、影片和新聞,它們的角度
塑造了不得不如此的七一,比廣告漫長
七一是疲倦,終站總如夢幻不見
還是已越過了?越過八九、九九、○三
不同的終站構成了不知終站的七一
總結束在傍晚,夢幻很快接近了家
垃圾電郵前進了五十年,比我們更早抵達
二○四七年的七一,更多廣告更多的亂碼
歷史沒有行李,卻有不同年代的禮物
計不清的租界和殖民,九十九年換來一本護照
已經過期的致送給下一個十年,一件空的行李
藏著什麼祕密?打不開生活以外的神奇
原是個空的理念,全球化像囈語又像催逼
一代人拖沓步伐去浪蕩,彷彿別處星球的蹤跡
冷卻下來的宇宙,十年換取的九七原是一瞬
而七一只是一念,也許更嚮往
觀念上的遠方彷彿更閃耀的理念
教我們又再流浪,流浪到下一代人的七一
作者附記:
「七一」本是香港回歸中國紀念日,從二○○三年的七一大遊行起,它在原有的紀念意涵上,盛載更多抗爭和公民力量覺醒的意義,如今「七一」已成了「一九九七」和「二○○三」這兩大時間軸之下的「雙重理念載體」,前者指向殖民地統治終結,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者指向○三年間反廿三條運動引發的公民力量抗爭。它既是回歸紀念,也是公民運動的紀念和延續,即使在回歸紀念的層面上,回歸之路實也在無數前代人的反殖抗爭中鋪設出來。二○○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十周年,我寫了一系列紀念回歸的詩作,在告別英式殖民主義、回歸中國、感受全球化帶來的「去本土」以及尋求自主之間,幾代人以近乎流浪的方式,在「七一」的路上拒絕自我遺忘。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