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南方周末》以「果敢餘生」報導中緬邊境果敢華人的故事,內容詳盡介紹緬甸果敢特區的歷史遺緒與衝突。此外,延續中國國慶熱潮,《中國新聞周刊》以「寫給未來中國的九封信」為專題,在回顧歷史之際展望未來,《環球人物》也以「領袖建國的真實故事」回溯建立新中國的重要人物。《環球》雜誌則在中國歡度國慶的此刻,以國際的觀點重新定位中國。而《Time Out 北京》以「最好的北京」為專題,介紹北京大大小小的美好與趣味,內容精采值得一看。

本期《南方周末》以「果敢餘生」為專題,詳細記載緬甸北部一群華人在軍事衝突之後的局勢與未來。

果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和中國雲南省西南部交界處。當年為了結束內戰,果敢地區武裝部隊於1989年與緬甸聯邦簽訂停戰協定,承認緬甸的主權國地位,但擁有自治權力,擁有獨立武裝,由地方武裝民族民主同盟軍實際控制,彭家聲為軍政領袖,果敢人,祖籍為中國四川。

緬甸軍政府對該特區轄區內果敢族人不予承認國民地位,其身分證背面明確標注「持證人不屬於本國國民」。但是轄區內卻通行漢語,學校授課使用雲南漢語方言和簡體字,固定電話為雲南省區號。位處中、緬邊境的他們夾處於兩國之間,但卻同時自絕於兩國之外,遺落在世界之中。

《南方周末》詳實調查中緬邊境的果敢衝突。

故事必須回到9月27日,一份要求中國人在三日內離開的告示,這讓緬甸果敢地區的形勢雪上加霜。排華味道濃重的聲明警告那些不走的人:後果自負。

從8月開始,果敢地區就陷入混亂,自從特區與緬甸政府軍爆發軍事衝突後,長居此處的大量華人華僑發覺生存環境愈發惡劣,果敢特區前景未卜。

因此,中國邊境一側成了這些華人、果敢人最終的目的地。戰事升級以來,邊民生活在恐懼之中。當真切的槍炮與死亡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中緬邊境兩側都被恐懼籠罩。中國邊境一側成了這些華人、果敢人最終的目的地。緬甸邊境果敢人的故事道出了他們生存的艱辛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