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接觸到高爾夫,一般非富即貴,就算不是富貴之人,但起碼也要有些許經濟實力,不然就得走選手路線,以本身的天分投入高爾夫球運動。

五十開外的劉炳和成功的例子就很少見,就算在台灣從背球袋的桿弟,變成國家級的博鰲國際論壇球會的總經理,類似的例子一樣很少見。20年前的海南特區剛開發的時候,全中國大陸及台商,因為機會增加,全跑到海南來找機會,江西人劉炳和也是如此。從江西農村跑到海南,這一段可是很長的一段路。

為爭一口氣 埋頭苦練球技

一開始,他只是在海口市附近一家台商開的台達高爾夫俱樂部,謀得一份桿弟的工作,球也不是很會打。據說球場的老闆,看到劉炳和個子不高,又不太會打球,在言語和行為上不是很看得起他,不服氣的劉炳和就很堅持,為了爭口氣,不僅努力投注研究球場的管理,還埋首苦練,到現在已有單場狀況差一點70幾桿的實力,就算要挑戰職業選手,也有些許機會。一般的業餘選手可能不是他的對手。

就是劉炳和不認輸,在擔任桿弟期間,不僅球技精進,還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的企業的大老闆,大老闆們看劉炳和個子不高,又打一手好球,覺得這個人可能有些本事。

努力獲賞識 大老闆一路拉拔

漸漸從桿弟的位子一路拉拔,先成為博鰲鄉村球場的總經理,再成為博鰲論壇球會的總經理,從桿弟到總經理也花了劉炳和十多年的時間,對這一段路程,幾乎到博鰲打球的高爾夫球友都有耳聞。

而博鰲論球場在海峽兩岸知名度都很高,球場投資者中遠公司,在中國大陸海運業是龍頭企業,而把球場經營交給一位出身並不是名門,也不是富貴之家,僅靠背球袋能夠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這樣的際遇,劉炳和沒有一點本事是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