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2004年的耶誕節,美國人莎拉.邦喬尼忽然發現,39件耶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竟有25件。家裡的DVD、鞋、襪子、玩具、檯燈……統統來自中國。她不禁想: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是否還能生存下去?於是莎拉突發奇想,決定從2005年1月1日起,帶領全家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

莎拉沒有想到,決定不買中國貨後,一家人的生活竟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麻煩,這段生活歷險後來被她寫成了風靡世界的暢銷書《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莎拉.邦喬尼感嘆:「經過一年的實驗,我的結論是,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中國(中國製造)密切相關。」

全世界仰賴中國工廠

在許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的巨大變化完全是一個奇蹟,他們喜歡用「中國速度」、「中國模式」、「中國神話」來形容中國經濟的成就。這些外國人雖然不會說中文,但他們知道「中國製造」、知道「人民幣」,知道中國有「13億」人的巨大市場。這些帶著鮮明的中國色彩的符號,不僅影響著這些外國人的生活,更改變了世界經濟的格局。

事實上,中國製造業在過去幾十年間爆發了驚人的生產力:目前中國製造業中已有近200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製造業的增速也連續20年居全球之首。更有預測認為:在2009年,中國將占有全球製造業11.783萬億美元增加值的17%,超過美國占有的16%。這一改變,將終結美國在製造業領域長達100多年的龍頭地位,也將使中國製造業在世界的位置,重新回歸到1840年之前。

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陳清泰表示:「中國靠現有的資源、現有優勢形成世界製造中心,或者叫世界工廠。」

然而上溯到60年前,美國著名戰地記者、《中國震撼世界》一書的作者傑克.貝爾登眼中,剛經歷戰爭洗禮的中國大地滿目瘡痍、一窮二白,老百姓把火柴叫洋火、鐵釘叫洋釘、臉盆叫洋盆、紗線叫洋紗、自行車叫洋車,這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工業品,當時的中國卻不能生產,要靠進口。

60年前落後西方10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李平說:「落後到什麼程度?我們的判斷就是中國當時的工業水準和發達國家、先進國家相差100年。」

在這樣的焦慮中,中國開始奮起直追;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著手制定。「一五」期間中國製造業實現了許多突破:第一座製造大型機床的瀋陽機床廠、第一座大批量產電子管的北京電子管廠、第一座試製飛機的瀋陽飛機製造廠、新中國第一座生產載重汽車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應運而生。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派出一個代表團,到中國商談重型汽車合作項目,美方代表團團長,湯姆斯.墨菲,突然打斷了中方代表技術引進的發言,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合資。

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他叫我把我的錢包拿出來,他也把錢包拿出來放在桌上,什麼叫合資啊?就是我們兩個把錢放在一起,拿這個錢去經營這個企業,要賺錢我們共同賺、要賠錢我們共同賠,就是我們是利益共同體;再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兩人『結婚了』,我們成立一個家庭,一個共同的家庭,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你不瞭解中國情況,我是共產黨員,你是大資本家,我跟你結什麼婚啊!」

東莞塞車 電腦就漲價

美方提出這種新的合作方式,當時在中方代表看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合資經營的思路得到鄧小平的肯定,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在製造業的合資打開局面;此後不久,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相繼成為特區,允許外國廠商、華僑、港澳商人投資辦廠。

如今,東莞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名城,甚至出現了一個說法:「如果深圳到東莞的高速公路堵車,全球的電腦記憶體就會漲價。」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曾經影響很多人,有意思的是,它的作者湯瑪斯.佛里曼是在一台惠普電腦上把這本書敲出來的。惠普電腦產自中國昆山,目前全球每5台筆記型電腦,就有3台產自中國昆山。《世界是平的》解答了世界為什麼會發生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和產業轉移,而這部電腦,正是這本暢銷書的最好註腳。

企業走出去 貢獻更大

如果在上一個世紀,中國製造是從「引進來」開始的,那麼新世紀,中國製造業開始「走出去」。

2001年美國南卡州坎姆頓市為感謝中國海爾集團給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決定無償將原來的「協作大道」命名為「海爾路」,這是美國第一條以中國企業品牌命名的道路。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製造」走向世界。2004年,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全球業務,上演蛇吞象的傳奇;2008年,中國設計製造的神舟七號載著3名太空人成功飛上太空,太空首次出現了一位揮舞著五星旗的中國人。

就在中國製造向全球邁進的時候,中國也向世界打開了大門。13億人口的市場蘊藏無限商機,千千萬萬的外國投資者來到中國淘金;從落後到進步、從經濟匱乏到富強,中國繼續向世界演繹著一個傳奇的崛起

故事。

(取材自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