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民健保制度已實施10多年,頗受國際好評,並成為其它國家參考學習的楷模。相對的,美國沒有全民健保,政府只經由Medicare和Medicaid照顧65歲以上的老人和低收入家庭。一般民眾得自己買昂貴的健保或在職由雇主分擔。但很多人因不願付或付不起健保費,乾脆不保,也有些人因已患病而被保險公司拒保。

此次健保改革是歐巴馬新政府施政的第一要項,志在必成,現在正緊鑼密鼓的進入最後立法階段。連總統本人都親自出擊,頻上電視接受採訪。此改革計劃的主要目的有二:

(1)控制醫療花費成長的速度;

(2)在政府有限的干預及補助下達到「人人買得起健保」,讓4,500萬現在沒有保險的人全部加入。

但據估計在未來10年裡美國政府要為此一計畫將多支出9千億美元。這筆錢從那裡來是當下各方爭論的焦點。

健保改革牽動到年產值達2兆3千億美元的整個醫療產業,包括醫院,醫生,製藥,醫材及保險公司…等,佔全美GDP的六分之一。其中對製藥及生醫器材業的影響也關連到台灣生技產業未來長期的發展和方向。

單單從新藥的市場來看,美國佔世界市場的一半。在新藥研發上,美商藥廠光是去(2008)年投資金額就達到6,500億美元,佔全世界的80%。但限於各國政府的價格控制,藥廠僅能從上市的藥賺取有限的利潤。

唯有在美國,基於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心態,政府不干預藥價,也才會出現同樣的藥在美國的價格會高出在其它國家數倍的不合理現象。但也就是靠著這主要來自美國本土的利潤,藥廠才能繼續花大錢開發新藥。所以其實老美長期來不成比例的肩負了全世界醫藥發展的重擔。但隨著人口老化,壽命不斷延長,醫藥的花費有增無減。

現況如不改善,Medicare在數年內將面臨崩潰。也因此,新藥製藥廠在這一波健保改革中和民營保險公司一同首當其衝,面臨降低藥價的壓力。

上個月全美製藥協會(PhRMA)代表新藥產業界主動和白宮及參議院財委會達成協議,願意在未來十年提供800億美元的折扣給Medicare。政府也同意不考慮控制藥價或議價,或做一些其它影響市場的動作。

表面上政府得了好處,也可大聲宣稱為百姓省了800億美元,同時還把Medicare處方藥計劃中那個所謂「甜甜圈中間的洞」給補了大半。而新藥產業界也不但可以因提供折扣而吸引更多的病人選擇買品牌藥(學名藥廠要注意了),還解決了藥價受政府控制的威脅。兩邊各有各的算計。

隨著這一波健保改革的成敗,製藥業的商業模式一定會受到衝擊。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如何在資本主義以創造利潤為主和社會主義以照顧全民為主的兩大對立的原則間找到平衡點,是需要一些智慧的。(本文作者為中裕新藥執行長張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