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在台灣欣賞到各種來自大陸的藝文團體表演,已經不是新鮮事,即將在10月13日於台北市登場的「「兩岸城市藝術節─上海文化周」,有如將上海最精華的文化藝術、城市精神全部打包來台,讓台灣民眾不必走遠路,也能貼身感受上海的迷人氛圍。
不只如此,2010年5月份,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時,台北市也將在其中展現屬於台北的城市風情,並以此為2010年底的花卉博覽會打頭陣,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這一連串兼具深度與廣度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將為兩岸城市交流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台北市副市長兼文化局長李永萍指出,上海與台北在城市文化創意之間,有相當多的互補之處,也因此有許多可以通力合作的地方。她認為,其中一點是,上海在吸引國際人士、外資的方面的優勢,大過於台北;相對來說,台北在城市創意文化方面的原創性,以及專業人才資源部分,則優於上海。因此兩個城市如果可以利用明年的上海世博會作為契機,勢必能將兩岸城市的創意文化交流,推向更高層次,也能夠促進更加快速的發展。
李永萍說,目前在台北市,平均每5家企業中,就有2家從事文化創意關聯產業,而整個台北市的總產值,其中有1/10來自於文化創意產業,每年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增加幅度超過6%,可見文化創意已經是台北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形態當中,不可或缺而且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來的數個成功案例,例如「剝皮寮歷史街區重建」與「松山菸廠文化園區」等,都顯示出台北市民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極高接受度與參與感。而在上海,也有新天地的成功例子,顯示兩岸之間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確有許多值得互相學習、交流的寶貴經驗與知識。
此次的上海文化周,就剛好處在上海與台北城市交流的巧妙時間點上。目前距離明年即將舉行的上海世博會大約半年,上海當局在文化交流的同時,也為了宣傳世博會,搶先來台探路,派出多達2、3百人的多元文創精英團隊,大展身手,其中包括了集合眾多崑曲名家的上海崑劇團、曾經獲多項國際藝術節大獎肯定的上海少年雜技團,以及多位上海優秀青年表演藝術家,此外還特別從上海美術館空運大批海派代表作品,涵蓋油畫、水墨、版畫等多種風格,幅幅皆為大師真跡,例如林風眠、劉海粟、程十髮等。而明年世博期間,臺北更將推出6、7百人的超大團隊前往上海舉辦「台北文化周」,形成跨兩岸雙城市連結的「兩岸城市藝術節 」,同時間也會在上海宣傳明年底在台北舉行的花博會。
台北與對岸以「兩岸城市藝術」為題的交流這不是第一遭,2006年即與北京合作過「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訪系列」,搭建起兩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動兩岸文化團體相互學習、借鑒,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的橋粱。
李永萍說,文化交流是一種「柔性力量」,「雖然看不見,卻十分強大」。明年的上海世博會中,台北在其中將有兩個專屬的台北館,台北市以「無線寬頻城市」與「城市垃圾處理」2項案例入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參展,這將是台北市在此次國際性會展中,城市行銷的最佳時機。
而兩岸城市數度一來一往之間,不只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充分交流,也包括了人才與腦力的互相激盪。台北與上海兩大城市分進合擊,攜手並進,將可能發揮極大綜效,創造兩岸經濟雙贏局面。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