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大陸國家圖書館建館百年,本月九日特與哈佛燕京圖書館簽約,合作將哈佛大學五萬一千多冊中文古籍數位化。這個六年計畫,是目前大陸與海外圖書館最大規模的合作案。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中文圖書收藏,始於十九世紀末,最早的書籍多由大學聘請的漢學老師所留下。一九二八年專司中國、東亞研究的哈佛燕京學社成立後,開始有系統整理收集中文圖書,戰時也大量接收逃難收藏家轉賣的珍品,雖不刻意追求珍本善冊,目前燕京圖書館的中文珍本收藏,已有五萬一千五百冊,內含許多書籍唯一存本和罕見抄本,是西方國家收藏最豐富的機構 。

燕京圖書館代表克萊女士(Nancy Cline)表示,哈佛榮幸能有機會與中國完成這典藏計畫,數位典藏計畫的完成會是中文珍本資料研究的巨大助益。

哈佛願調整對珍本獨家收藏的心態,跟學界分享,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典籍數位化。此外,典籍數位化也能降低珍本損傷、遺失、毀壞的機會,並容許更多人同時借閱。

六年的數位計畫分成兩階段,明年一月開始的前三年,先處理宋、元、明三代(西元九六○年至一六四四年)書籍,之後才接續清朝的文獻數位處理。

計畫啟動前,○三年已先完成該館漢籍書目的數位化,透過館際合作的線上查詢,相關資料查詢增加十倍以上。

大陸的合作團隊,由其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料部王志庚主任主導,將協助燕京圖書館建立革新的數位收藏與資源化技術。

大陸目前的古籍收藏,由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和北海分館合併而成,有二七萬餘冊中文善本古籍,其中宋元善本一六○○餘部、三萬五千餘件十六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民族語文文獻,其他還有甲骨片實物、金石拓片,及古今輿圖等豐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