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葡文,意為「元月之河」)擊敗芝加哥與東京,榮獲二○一六年奧運會的主辦權,舉國欣喜若狂。自從有奧運歷史以來,土地廣袤、物產豐富、被目為世外桃源的南美洲,從來沒主辦過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總算打破紀錄了。

但有去年北京奧運會耗資四兆人民幣(約合五百八十五億美元)的規模在前,將在二○一二年接手主辦的倫敦,已經言明在先,「別拿我們和北京相比」,因為英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再下一屆的巴西,休說中國,能和英國在主辦奧運這麼艱鉅複雜的盛會上,無論組織、效率、選手接待、或容納各國湧來的遊客上,一較高下嗎?

並非迷信,但巴西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好運氣,逢凶化吉,無往不利。剛贏得奧運主辦權後,巴西又拿下三年後世界盃足球賽(World Cup Championship)的主辦國。使足球之王貝歷(Pele)和現任的魯拉總統(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高興到相擁而泣(見圖,美聯社)。

去過巴西的人知道,這個國家充滿了矛盾與對比:既有其它南美人好吃懶做的習慣,又得到上天特別眷顧,要什麼就會有什麼。走在里約海灘大道上,一邊是裸體女郎大方地躺著曬太陽,但面海高樓大廈的背後,只隔兩條街就是貧民窟。巴西百分之十的富人,掌握了全國百分之五十的財富;而最窮的百分之十人口,總合起來只能分到百分之一。

巴西面積是台灣的二百三十六倍,人口卻不滿兩億。由於得天獨厚,去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巴西所受影響幾乎微不足道。二○○八年經濟成長率仍達百分之五點一,個人平均所得八千三百美元。其它國家講G-8或G-20,巴西人卻自詡為E-7(Emerging Seven,意為新興七國,指巴西、中國、印度、俄國、土耳其、印尼、和墨西哥)的一員。

魯拉是巴西的象徵。他出生才兩周,生父就誘拐了他的姨母,遠走他鄉。到他七歲時,母親千里尋夫,找到又換了個姘頭的父親,兩房妻兒擠在同一間屋裏,渡過四年光陰。最後他母親攜子遷居工業大城聖保羅(Sao Paolo)。因此魯拉到十歲才上學,四年級時因家貧休學,在街上替人擦皮鞋。他父親一九七八年因酗酒喪命,父子間早已形同陌路。

十四歲時,魯拉開始打工,拿微薄的收入奉養母親。十九歲那年,他在一家鐵工廠操作機器時左手小指被夾斷,拿著斷指,連跑幾家醫院被拒,最後才有家診所肯替他包紮一下。如此顛沛流離的童年,使魯拉成為今日世上唯一「半個文盲」的元首。巴西人都知道他們的總統唸演講稿都會讀錯字,卻無損於他受擁戴的程度。

童年時嘗夠了貧窮與歧視,魯拉的思想自然左傾。他很早就加入工會,靠他滔滔不絕的口才,一路攀升到汽車工會聖保羅分會的理事長。為領導罷工,他坐過一個月的牢。一九八○年,他和一批左傾文化人、教授與工會領袖組成工人黨(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簡稱PT);後來更組成總工會(Central Union dos Trabalhadores,簡稱CUT),一步一步地鋪築走向總統府之路,而這條路比他原來的想像,更為崎嶇難行。

巴西急需發展,舉例而言,如亞馬遜河(Rio Amazon)流域,有世界最大的雨林(rain forest),要談保護環境,應付全球暖化,巴西不能缺席。又如:巴西外海前年發現蘊藏有大量原油,一百年也用不完。但巴西既無技術也缺乏人才,最後仍得靠美國幫忙。

魯拉從不諱言巴西還有許多該做的事,在他任內無法完成。過去歷任總統都貪瀆無厭;貧苦平民難得溫飽、因而犯罪率高,急需整頓司法與警政。又如全國公路、鐵路乃至城市基本建設如下水道等,都已破爛不堪,亟待整修維護。這些都只好留給繼任者。

巴西的總統大選,原採間接選舉制,因工人黨聯合八個小黨抗議,一九八○年才改成全民投票直選。魯拉奮鬥了廿幾年,三次競選都失敗。到二○○三年,他才初次當選。然後連任一次,明年底他就做完兩任,依法不得再連任。據說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承諾,支持他競選世界銀行行長一職,對一個擦鞋童而言,這可說是童話式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