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日前丟出日、韓、中三國合編歷史教科書的議題,依目前東亞外弛內張的關係來看,短期內似乎不可能,但是,長期而言,如果要建立一個和平的亞洲,這是相當有建設性的建議。

任何國家的歷史,都是以共同的過去,來凝聚國民的認同感,因此,在長年敵對的國家之間,有可能形成共同的歷史嗎?確實很困難,從十九世紀打到二十世紀、可說是世仇的德、法兩國,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才合編高中歷史教科書。

特別有意義的是,合編教科書是兩國高中生在一次會議後提出,然後由兩國政府執行。

可以說,戰爭通常是為了老人的恩怨、成年人的權力,但犧牲的往往是年輕人,因此,德法兩國高中生建議共寫歷史,不只是對過去得到共識而已,他們也掌握了自己的未來。

相較於德法,中、日、韓要合編歷史教科書,更形困難,畢竟,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任時還每年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教科書完全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的存在;而幾年前,中日兩國還曾因球賽引發衝突,在大陸各地出現反日風潮。更別說,亞洲的地緣政治,讓日本面對崛起的中國,雙方本能的就會有緊張關係。

正因為這些因素,更使得日本此議相當特別,合編教科書的代價,就是要強迫自己面對不同的史觀,如果日本願意這樣做,對於化解東亞的潛在衝突,至少走出良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