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京奧棒球賽中華隊敗給中國隊,讓國人意識到台灣棒球運動可能出現危機,隨後,中職跟著爆發「黑米事件」,更令長期相挺的球迷心碎;於是,在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主導下,由體委會提出「棒球振興計畫」,亟欲重振棒運昔日榮耀。 這分計畫能否滿足各級球隊所需?能否改善棒球環境?運動天地版將確實反應棒壇現況,提供主管機關做為計畫執行之參考。

「棒球振興計畫」以健全永續發展環境,厚植競技實力、重振「棒球王國」雄風為目標,訂定4年計畫,希望國際棒賽成績在4年後進到世界前4強,國內各級棒球隊數量每年成長1%,並設定5大主要工作項目。

其中,「積極組訓社會甲組棒球隊」一項,藉由日前落幕的城市對抗賽,已經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自中華職棒成立後,台灣社會甲組球隊逐漸式微,導致選手斷層。也形成若職棒無法支援國際賽事,國家隊即無兵可用的窘境。

為重建社會甲組體系,「棒球振興計畫」積極推動政府機關、公民營企業或地方政府結合企業籌組球隊,各單位在籌組球隊時,須一併將待遇、除役後之生涯安排(轉任單位職員或擔任基層棒球教練),及生活管理與績效考評、獎懲納列入規畫。體委會則依球隊培訓計畫,視辦理成效以對等方式補助,每隊每年最高補助以新台幣1000萬為原則。

社甲球隊今年除了原有的合庫、台電以外,又增加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航空城、台中市超舜威達等4隊。依照振興計畫,未來3年將以每年至少增加1至2隊為目標,希望在民國101年,國內社甲棒壇能達到10至12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