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台灣的特色,在兩岸頻繁交流後,也形成一股西進的大商機。眼看愈來愈多的台資餐飲品牌在大陸打響名號,許多傳統美食業者也開始籌畫進軍大陸。有龐大市場作後盾,以及新投資資金的挹注,台灣美食可望創下更多村姑變名模的傳奇。
隨著兩岸的交流愈來愈密切,台灣美食在大陸也掀起一陣旋風。在上海、北京街上,現在不難發現打著台菜名號的餐廳或台灣小吃店。最近一年來,兩岸舉辦的各種台灣商展中,台灣美食都是最受歡迎的展區。這也激發了許多傳統美食業者西進的興趣,即將形成新一波的台灣美食登陸熱潮。
依據《中國餐飲年鑑》的統計,2008年中國大陸儘管遭遇大風雪、地震等災害,加上全球金融風暴的襲擊,但是餐飲市場整體還是持續增長,零售金額15403.9億人民幣,較上年成長高達24.7%。
這塊龐大的飲食市場,台灣有很大的優勢可以分食。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分析,大陸人到台灣來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吃台灣美食,二是去阿里山、日月潭和故宮觀光,三是買台灣特產。由此可見,台灣美食在大陸必然是商機無限。
蚵仔煎 夜市小吃第一名
部分大陸人是透過來台觀光接觸台灣美食;有的大陸人是透過商展,例如老董牛肉麵就創下在大陸3天的展期裡,賣出4000碗牛肉麵的驚人紀錄,讓老董牛肉麵西進信心大增;有時候,台灣偶像劇也會幫上大忙。兩年前在大陸播出台製的電視劇「轉角遇到愛」,戲裡的男主角小豬羅志祥很會做蚵仔煎,結果讓大陸民眾對台灣蚵仔煎產生高度興趣,也打開了蚵仔煎的大陸市場。
Visa國際組織在今年8月發表《大中華區台灣旅遊偏好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大陸旅客最愛的台灣美食依序是台菜(73%)、擔仔麵(63%)、牛肉麵(57%)、薑母鴨(54%)、小籠包(50%)。調查也顯示,在所有夜市小吃中,蚵仔煎被 71%的大陸旅客受訪者票選為最受歡迎小吃的第一名。
台灣小吃 掀起西進熱潮
大陸消費者的認同,讓台灣美食儼然成了最熱門的台商投資商機。不只台資連鎖餐飲品牌開出紅盤,個體戶也紛紛轉進。在北京街頭可以看到台灣人開店賣台南碗粿;連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婚前的故居,現在也由台商開設「醉虹樓」,賣起台灣路邊攤口味的滷味。遠在中西部的重慶,也有布農族的原住民跨海開了「布努阿農」的特色餐廳。
許多還未進軍大陸的台灣特色美食業者現在也都躍躍欲試,王國安指出,包括台南的度小月、周氏蝦捲、杏仁豆腐冰,以及新竹的海瑞貢丸等都在進行籌備,希望在今、明兩年就赴大陸展店。
周氏蝦捲第二代負責人周至峰表示,台南有許多有名的小吃現在都還未到大陸發展,主要是業者對大陸市場不熟悉。但這一、兩年來,台南小吃到大陸參展的機會增加,他發現大陸消費者可以接受周氏蝦捲的口味,而且消費能力也不低,所以周氏蝦捲已開始進行大陸市調,準備在上海附近購買工廠,並開發適合大陸人的辣醬,積極籌備登陸事宜。
轉型中高端 村姑變名模
台灣在大陸的連鎖餐飲業已逐漸成為知名品牌,不少業者更獲得創投或是私募基金的金援,快速發展。例如一茶一坐、永和豆漿、上島咖啡、仙蹤林、兩岸咖啡等。
從這些成功的案例中,王國安看到一股新趨勢。他指出,台灣的餐飲業者到大陸發展,就算是小吃,也應該轉型,最好是走中高端市場,拉高毛利率,例如阿宗麵線,在大陸賣的價位就高過台灣;或是重新設計店格,展現新風貌,「就像村姑經過妝扮之後,也可以變成名模,走國際化路線。」
今年以來,以驚人速度展店的呷哺呷哺,就是村姑變名模的案例。
1998年,台商賀光啟轉行做餐飲,首次嘗試把吧台式火鍋引入北京,第一家呷哺呷哺開張時,生意冷清到一天只賣3鍋,消費者不習慣這種新型火鍋,反倒是飲料賣得好。2008年11月,英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投資呷哺呷哺連鎖速食有限公司5000萬美元之後,有了雄厚的資金作後盾,呷哺呷哺快速展店,曾創下一天開9家店的「瘋狂」紀錄,預計今年將達到100家店的目標。據了解,目前呷哺呷哺在北京的營業額已超過麥當勞和肯德基。
呷哺呷哺的客單價在30元人民幣左右,走薄利多銷的平價路線,以衝高客流量。主要消費客層是年輕人,但家庭和白領階層的就餐比例也在逐漸提高中。每開一家新店,呷哺呷哺都會進行打折促銷,通常都是5折。同時特定時期會贈送消費者小禮物。
不過,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認為,呷哺呷哺之所以受到市場認可,主要還是在於口味佳。(文轉B3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