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動工了,配合今年中共國務院通過的《橫琴總體發展規畫》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情勢似乎一片看好。不過,產學界直陳,珠海特區精神消落,珠海市長鍾世堅痛批行政效率低下;台商也指摘珠海中下階層官員僚氣重,不像特區創設伊始,把珠海發展當成一生奮鬥目標。

香港智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朱文暉調查數百家香港投資機構發現,即便港珠澳大橋修通,也很少有人願到珠海投資,原因是,「珠海行政效率慢、審批難。」

行政效率低下 不見特區精神

今年上半年,珠海某些政府部門只完成全年工作三○%,市長鍾世堅嚴厲批評。珠海行政效率低下,早為市民、企業詬病。各經濟園區抱怨更大,一些園區項目,國家、省級手續幾天能辦妥,政府項目卻要花幾個星期。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珠海城市發展中心主任華本良說:整個大珠三角,包括港澳,在經濟發展都缺乏「闖」勁。珠海公務員待遇比廣州、深圳都好,卻養尊處優,沒當年的特區精神,缺乏創新、官員辦事拖拉、怕擔責任,只看領導眼色行事。

廣東當代經濟研究中心楊正滸表示:改革之初,珠海基礎設施建設過於超前,留下極大債務。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耀輝也說:珠海政府常年欠帳,不得不利用土地置換來解決財政困難。

政府更迭頻繁 官員只想升遷

珠海招商引資,與別處以企業為招商主體不同,是以政府為招商主體,由於政府更迭頻繁,招商目標不盡相同,無法形成產業鏈。

珠海台商協會前會長陳正雄說,珠海官僚心態很嚴重,以一九九五年為分水嶺,現在珠海中下階層官員水平低、沒有專業學識、沒有肯負責的人,有天壤之別,當年大家都把這裡當成一生奮鬥地方,現在卻只是升官的踏板。

陳正雄表示,當然,有些企業活存困難是因自己的原因,有些則是金融危機所致,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環境再好也一樣。

建大橋蓋機場 仍留不住企業

珠海是以西南八、九省市為腹地,陳正雄認為,才剛投入三千八百多億人民幣基礎建設的珠海,依舊大有可為;像珠西金灣區,港區及機場都在那裡,也能吸引廣東東部的深圳、東莞發展飽和的企業,前往珠海發展。

有些台商則認為,頻換管理層是導致和其他特區相比、珠海落後的主因。某不願透露姓名台商直陳,珠海領導層常更換,企業「關係成本」就高,這也導致珠海留不住資本不豐厚的中小企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