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理普丁十二日起訪華,雖然他已是總理而不是總統了,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都仍把他視為真正總統,說不定兩年後他又是總統。當美中關係在逐漸拉近時,俄中關係將如何就備受人注意,而普丁訪華將有什麼關係上的新發展,也頗使人重視。
俄中關係很微妙,雙方對交往的方針確立了三不原則: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
在國際間「結盟」關係是什麼?一般講起來那應是包含軍事合作。譬如美日、美韓、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乃至美國與澳紐,如僅是經濟文化等關係的密切合作,便難以說是盟國了。在這個意義上,俄中之間確實做到了不結盟的原則,中蘇條約廢止後,雙方從未有在安全防衛方面的協定。
但國際間都仍有潛在意識,認為中俄是結盟國家,可能是這兩國都是美國的「潛在對手」,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看法所致。其實充其量,兩國也不過心理認為是盟友而已,而這種心理也是由於美國的獨霸主義引起的,每當美國發揮其獨霸行為時,俄中兩國便顯得很團結,在安理會中便是如此。但如要使兩國產生雙邊軍事合作,那是萬萬辦不到的,很不符合彼此的利益。
至於不對抗,那倒是真的,邊界問題解決後,雙方既不可能有軍事衝突,更不會有貿易衝突;而在能源方面,雙方不但無衝突且合作起來各取其利。
不針對第三國,說白了就是不針對美國,中俄與美國各自與美國發展關係,中美關係不會妨礙到俄美關係,俄美關係也無妨於中美關係。無論中美之間產生問題或是俄美之間有了問題,都是雙邊的,不會有三角連鎖反應。從近年來三國在國際關係中的運作便可以看出,所以在「雙邊範圍」內,中俄絕不會針對美國有什麼共同行動,但在雙邊範圍以外的國際事務中,那就另當別論了。譬如在聯合國表決中,中俄往往共同抵制美國。
到目前為止,中俄這種三原則的關係發展得很不錯,普丁當權的這些年裡,使中俄新關係成熟了不少,雖然國際間的事變化不斷,如果中國力量再膨脹上去,如果美中關係真的有了G2的結果,那麼俄中關係便難保沒有變化,但是卻也不會到對抗程度。當然中俄關係如有新發展,那也是非軍事方面的,也不至於使美國受不了。
發表意見